宋朝“凡国有大庆皆大宴”,皇帝会在节日赐宴于官员。宴会时,皇帝先举酒,次宰相、次百官举酒,按照礼仪规定饮酒、行礼。皇帝“中饮更衣,赐花有差”,官员簪花,舞蹈拜谢而退,宴会结束。这一活动
A.体现出君主专制下的等级秩序 B.体现了儒家君民同乐的理想
C.反映出两宋时期国库异常充盈 D.丰富了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学者沈祖春指出,城内和城市附近的居民可以进入城中之市进行交易,但受距离限制,偏远居民因城中之市管理严格,无法参与,只有在城外自发交易,由此而成草市。学者范文澜则认为:“离州县城较远,在交通便利的地点,因商业上需要自然形成的市称为草市。”这表明,两位学者均认为草市
A.为满足民众的生活需要而创建 B.由乡村的固定交易场所发展而来
C.与城市商品经济发展关系不大 D.是具有自发性质的民间交易市场
东晋时,御史台完全取代司隶校尉,最初御史台无权监察尚书台,尚书左丞承担监察尚书的职责,后来这种对御史台的限制被取消。这
A.容易导致当朝吏治腐败 B.保证了监察官员忠于职守
C.反映了监察制度的发展 D.造成了政府财政开支增加
“三老”是古代掌教化的乡官。西汉时,三老可直接与官吏交流政策,参与政治、督促百姓缴纳赋税等,进行基层的统治。统治者将自己的意志通过官吏下达给三老,三老吸收消化后,劝导百姓服从统治者的意志,带领百姓学习并服从国家的各种政策。由此可见汉代
A.三老地位明显高于基层官吏 B.皇帝通过尊崇三老以稳固统治
C.统治者重视发挥三老的作用 D.三老的设立利于消除地方割据
在对秦国进行细致观察后,荀子赞扬秦国国民的淳朴畏法,百吏的恭俭忠信,士大夫的明通而公,朝廷的行政效率,他将秦治视为古代理想政治一般的典范。同时他也发现了秦治的根本问题在于“无儒”。由此可知,荀子
A.维护了儒学的尊严 B.注意吸收法家思想精华
C.推崇礼法结合治国 D.认识到秦朝存在的危机
下表为商周时期有关史官职责的史料
商朝 | 职责:一是掌管天文术数,负责天神与统治者之间的沟通,为统治者提供宗教式预言;二是保管典籍、记录时事、宣达王命、献书规谏等 |
西周 | 设置了大史(掌国之六典)小史(掌邦国之志)内史(掌书王命)外史(掌书使乎四方)左史右史(记事) |
由此可知
A.商朝史官不能干预商王活动 B.商朝史官受制于君主的命令
C.西周政治神权色彩有所下降 D.西周史官不再参与国家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