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西方国家领导人在回忆录中写道:我们之间的分歧很大,但是我们的共同利益更大。我们的任务是求同存异,不加剧分歧。中国领导人希望缓和由于与苏联决裂而出现的四面受敌的状况。我们认为结束中国政府的“愤怒的孤立”是必要的。这表明,该领导人
A.实现了与中国外交关系正常化
B.不愿看到中苏同盟关系恶化
C.释放出与中国改善关系的信号
D.意在突出本国的国际影响力
如图是1953年蔡振华创作的《把更多的钢铁送到祖国建设的最前线》。该图片反映出
A.工人阶级由此成为国家主人 B.工业落后面貌有很大改变
C.工业发展主要服务国防事业 D.工人阶级具有主人翁精神
1933年瑞金苏维埃中央政府大力倡办合作社,年底各种合作社发展到二千四百多个。同年,人民委员会提出扫除文盲的口号,并决定制订国民教育计划,陆续创办了苏维埃大学等二十多种高中级学校。上述措施的推行
A.旨在推动城市的武装斗争 B.有利于苏维埃政权的巩固和发展
C.遏制了“左”倾思想的蔓延 D.改变了根据地的社会结构和性质
1921年5月1日,北京长辛店铁路工人举行了从未有过的“劳动节”示威游行。当时的传单上写着:“列位列位!明天是阴历五月一号,是做工的人的节气。厂里的工人们打算开个纪念会,人家在一块儿,谈谈话,演演戏,热闹热闹!”这表明当时长辛店工人
A.支持实业救国运动
B.组织意识有所提高
C.积极反抗国民党统治
D.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
1911年11月,日本驻朝鲜总督寺内正毅指出:“清国共和论对我国人心影响甚大,实为可惧。试观今日我新闻界青年之辈种种议论,即可得知。”日本军国主义理论家德富苏峰认为:“鼠疫乃有形之病,共和制乃无形之病。”由此可知
A.日本不适合实行民主共和制 B.中国没有实行民主共和的基础
C.辛亥革命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D.日本力主对辛亥革命进行干涉
思想家严复主张我国的学校教育应分为三段,即小学堂吸收16岁以前的儿童入学;中学堂吸收16岁至21岁文理通顺、有小学基础的青年入学;大学堂学习三、四年,然后升入专门学堂进行分科的专业学习。由此可知,严复
A.比较关注各个阶段的教学方法 B.把人才培养作为变法首要任务
C.实际上否定了科举制的进步性 D.主张系统教育以促进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