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德国和法国共同编撰的“讲述欧洲历史的教科书”历时五年终于完成。创造了编撰共同历史教科书的德法模式,即“双方一直磨合到彼此就大部分争议问题达成共识,再开始共同撰写教科书”。这种模式的出现
A. 重新建构了欧洲的历史
B. 有效推动了欧盟的建立
C. 有助于实现世界的和平
D. 体现了史学的现实功能
2008年危机以来,全球经济治理平台出现了多边贸易体制停滞、区域合作进程加快的趋势。在各种多双边区域平台上,讨论的议题也超越了传统的贸易和投资范畴,触及日益多样化的知识产权、竞争政策、环境、劳工、国有企业、数字经济等各个经贸及“泛经贸”领域,这些都是目前国际经济规则谈判和研究的热点问题。这表明当前区域合作进程加快
A. 严重阻碍了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
B. 有助于未来全球经济规则的重构
C. 加剧区域间对立,危及世界和平
D. 否定了不平等的国际经济旧秩序
二战后五十年代中到七十年代中期,许多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纷纷出来论证资本主义的长命百岁,有的称为“后工业化社会”“后期资本主义社会”或“超级技术社会”,其原因在于
A. 科学技术发展迅速
B. 冷战格局下苏联趋向解体
C.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D. 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
二战打开了苏联人的眼界,数百万穿着军装的苏联工人和农民走出国门后才发现,他们生活的“社会主义天堂”简直无法同“资本主义地狱”相比,甚至连战败国德国的生活水平也要高于战胜国苏联的生活水平。这表明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经不合时宜
B.新经济政策无法恢复国民经济
C.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遭遇了危机
D.苏联的农业与轻工业发展落后
19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各教派为争夺年轻的教徒产生纷争,由此催生出一些儿童教育组织。到19世纪下半叶,整个西方世界的大众教育发展极为迅速,但上层阶级的教育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这表明
A.工业革命消除了教育隔阂
B.宗教改革为工业革命培养人才
C.工业资产阶级迅速崛起
D.教育平民化顺应工业革命潮流
美国学者亨廷顿指出,冷战结束后,主导人类引发冲突的根源不再是政治因素或者经济因素而将是文化上的差异,是不同文明之间的矛盾,“西方文化"同“非西方文化”之间的冲突将是未来世界政治轴心”。对此评论正确的是
A. 冷战结束使世界政治经济冲突消失
B. 享廷顿意在为美国霸权主义政策辩护
C. 国家冲突是文明进程中的必然现象
D. 文明间的矛盾是引发国家冲突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