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25年3月20日,俄国革命家马林在一篇文章中说:“孙中山在法文月刊《社会主义...

1925年3月20日,俄国革命家马林在一篇文章中说:“孙中山在法文月刊《社会主义运动》发表了一篇文章,阐述中国革命的性质,提到他不期望资本主义式的繁荣,而希望看到‘新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的中国’。”这则材料表明孙中山

A.已经转变成为共产主义者 B.已完全接受中共革命主张

C.决定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 D.对中国革命策略有所调整

 

D 【解析】 根据材料时间1925年和孙中山认为“‘新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的中国’”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正值国民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合作,合作基础是孙中山提出的新三民主义,可见孙中山对中国革命策略有所调整,选项D正确;孙中山是资产阶级,因此其不可能转变为共产主义者,排除A;选项B表述绝对,排除;孙中山是资产阶级,不可能走社会主义道路,排除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孙中山的德治思想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唯物主义因素,懂得“仓廪实则知荣辱、衣食足则知礼节”,这与封建卫道士们让人民饿着肚皮空谈仁义道德根本不同。下列主张符合孙中山德治思想的是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创立民国

 

查看答案

新文化运动前期,各种西方思潮纷至沓来,相互角逐,马克思主义被淹没在其中。在五四运动之后,马克思主义从众多学说中脱颖而出,独树一帜。这一变化

A. 提升了向西方学习的水平

B. 改变了救亡图存运动的路径

C. 扩大了民主与科学的影响

D. 促使民众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查看答案

鲁迅先生在《〈呐喊〉自序》中写道:他们正办《新青年》,然而那时仿佛不但没有人来赞同,并且也还没有人来反对,我想,他们()许是感到寂寞了……”这反映新文化运动的一个局限性是

A. 没有找到救国救民的正确道路和方向

B. 急功近利,试图仅靠文化运动改造社会

C. 脱离群众,运动仅限于知识分子范围

D. 在思想方法上犯了形式主义的错误

 

查看答案

鸦片战争以后的救亡叙事中,排外与仇外是中国民众的普遍心理,然而到了辛亥(革命)前后,“排满一救国一抵抗侵略”成为惯用论述逻辑,认为“外人”仅为“及身之祸”,而“满虏”则为“祖父之仇”。造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列强侵华程度的加剧

B.民族救亡意识的兴起

C.向西方学习层次深入

D.清廷革新能力的丧失

 

查看答案

康有为在《进呈〈法国革命记〉序》中指出:“臣读各国史,至法国革命之际,君民争祸之剧,未尝不掩卷而流涕也。流血遍全国,巴黎百日而伏尸百二十九万,变革三次,君主再复,而绵祸八十年。”康有为的主要用意是

A.说明中国进行民主革命的必要性 B.提醒清朝统治者不要与民争祸

C.强调维新变法已具备群众基础 D.论证自上而下变法具有合理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