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下表为某学者对中国1952—1987年主要农产品产量(单位:百万吨)的统计表。对...

下表为某学者对中国1952—1987年主要农产品产量(单位:百万吨)的统计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 一五计划以发展农业为核心

B. 五十年代以来粮食产量逐步提高

C. “文化大革命”推动农业快速发展

D. 新时期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果显著

 

D 【解析】 从表格数据看出,“1978—1987年”主要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加,此时属于新时期,结合所学,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率先在农村展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农民取得了生产经营和分配的自主权,生产积极性极大提高,促进农业生产发展,故D正确;一五计划提出优先发展重工业,A错误;从表格数据看出,B项中“逐步提高”不符合表格信息,排除;“文化大革命”是“左”倾错误,不是推动农业快速发展的原因,排除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某同学的笔记中有如下一段内容:“3.为中国革命的继续前进准备了新起点。因为它使人们在思想上受到了一次相当普遍的革命洗礼;党组织的影响扩大了,也开始掌握一部分军队”。据此可知,这位同学的学习内容是

A. 中共二大的召开

B. 南昌起义的意义

C. 国民革命运动的功绩

D. 红军长征胜利的影响

 

查看答案

1921年陈独秀在《青年的误会》中说:“你说要打破偶像,他就连学行值得崇拜的良师益友也蔑视了。你说学生要有自动的精神、自治的能力,他就不守纪律、不受训练了……你说要脱离家庭压制,他就抛弃年老无依的母亲……长久这样误会下去,大家想想,是青年的进步还是退步呢?”陈独秀意在

A. 反对青年继续追求独立自治

B. 批评新文化运动中的极端倾向

C. 修正自己对传统文化的态度

D. 纠正西方文化中的消极的成分

 

查看答案

魏斐德在《中华帝国的衰落》中指出:推翻清王朝的辛亥革命并非一场连续的、计划周详的政变,而应该被看作各省脱离帝国掌控的系列活动。辛亥革命是一系列始于19世纪50年代、为了回应内忧外患活动的最高潮。这些活动包括:地方武装的发展、乡村经理阶层的兴起、士绅进入地方政府等。作者意在强调

A.辛亥革命缺少组织准备 B.地方离心倾向促使清廷瓦解

C.近代史应关注中外关联 D.多重偶然因素导致清廷覆灭

 

查看答案

20世纪30年代,“上海所谓一般新时代的女子,她必穿了短旗袍,着了高跟皮鞋和肉色丝袜,烫了水波式的头发,画了笔直细长的眉毛”。同时期的河南官方则下令:“着绸服则加税,而丝袜缎鞋尤甚,每一只须纳税一元。”这些现象表明近代中国习俗变迁的特点是

A.全盘西化

B.中西合璧

C.官方主导

D.新旧杂陈

 

查看答案

有学者说:“明清变迁时期一个非常具有意义的社会转变就是‘士’与‘商’的关系。约在16世纪开始,就流行一种‘弃儒就贾’的趋势,而且渐渐地这种风气愈来愈明显。”这一现象反映了

A.商人不得为官制度废除 B.士贵商贱观念收到冲击

C.明清八股取士弊端显现 D.商人政治地位逐渐提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