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对下表信息解读最准确的是交战国军需品的生产量(单位:百万吨) 1914年8月1日...

对下表信息解读最准确的是交战国军需品的生产量(单位:百万吨)

 

1914年8月1日

1914年9月15日

1917年

协约国

同盟国

协约国

同盟国

协约国

同盟国

生铁

22

22

16

25

50

15

19

21

16

25

58

16

394

331

346

355

851

340

 

 

A.战争成为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

B.协约国拥有更广阔的海外殖民地

C.美国参战使协约国在军需品方面优势明显

D.同盟国在战争中的消耗比协约国更为严重

 

C 【解析】 依据材料中信息可知,一战爆发初期同盟国与协约国实力对比相当,但1917年协约国军需品的生产量大大超过了同盟国。结合所学可知,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1917年4月,美国加入协约国集团对德宣战,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新技术发展的信息;B选项不是导致1917年前后协约国军需品生产量变化较大的原因;D选项错误,材料信息体现的是协约国军需品生产量增加,不能说明同盟国战争消耗严重。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某军事协定规定:“如果德国或意大利在德国支持下进攻法国,俄国应使用它的所有军队进攻德国,如果德国或奥地利在德国支持下进攻俄国,法国应用它的所有军队和德国作战。”这一军事协定的签订标志着

A.三国协约的正式建立 B.法德两国矛盾上升为世界最主要矛盾

C.巴尔干成为欧洲“火药桶” D.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局面开始出现

 

查看答案

    材料  温启祥,我国著名的导航技术专家,中国无线电导航事业的创始人之一,一生工作勤奋,追求知识,曾被评为全国工业劳动模范。抗战期间温启祥受进步书籍和进步思想影响,拥护党的抗日主张,利用其无线电工场负责人的有利条件及所掌握的无线电技术,支持祖国的抗战事业。上海解放后,他主持修配和赶制了500瓦报话机、750瓦长波归航机和100瓦短波发射机,使沪、宁、杭的防空通信系统初具规模,又为前线指挥部提供了通信导航设备,使当时的华东空军机场与福建前线对偷袭的敌机有了防护能力,为解放舟山群岛做出重大贡献。建国后,温启祥参加了“全国十二年科学发展规划”会议,以严格的科学精神和严密的科研作风,先后开展了航空近程导航系统,飞机着陆引导系统,中程与远程无线电导航系统,以及卫星导航、组合导航和超长波大功率山谷通信天线系统的研究开发工作,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晚年,他先后主持或参与《电子工业名词辞典》等有关无线电导航部分的编撰或编审。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著名科学家温启祥的主要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温启祥等科学家体现的时代精神。

 

查看答案

    材料  军户制,是明初在特定人户中实行的一种世袭的、有报酬的兵役制。朱元璋为了保证国家兵役、徭役、田赋以及丁银收入的实现,把居民划分为:民户、军户、匠户、灶户。军户专门承担兵役,士兵享有月粮和布帛钱钞等赏赐。明初,由于军队编制比较混乱,有原来的红巾军、有地主军、有新征兵、有降军(归附军)也有犯罪充军(所谓恩军)等等,影响了军队的战斗力。明朝建立后,在元代旧籍册的基础上,由兵部改置军籍勘合,评细开列军户从军来历、调补卫所年月、在营丁口之数,从而建立起新的较为完备的军户制度。军户实行严格的世袭制度,其籍贯单列,由都督府管辖,非经皇帝特许或官至兵部尚书,任何人都不得擅自改籍。军士在营,其职责分为镇守和屯垦,按时轮流,屯田固定上交粮食,以供给守备军及官吏。自京师到郡县,设立卫、所管理,内统于五军都督府,外统于都指挥使司。军户制度使得兵有定籍,兵农合一,屯守兼备,不但保证了兵源,也满足了军队的供给。明代中叶以后,军户制遭到破坏,逐渐为募兵制取代。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实行军户制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军户制的主要特点及积极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我国社会核心价值观教育经历了不同的历史时期。

1949-1956年间的核心价值观,既具有新民主主义的因素,又具有社会主义的因素,并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主义因素逐渐增长。这一时期的核心价值观教育强调发展生产,提高国力,改善民生,突出唯物主义和马克思列宁主义。

1956-1966年间的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为人民服务。铁人精神、鞍钢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等时代精神反映了这一时期核心价值观的魅力。该时期的核心价值观教育充分发挥榜样示范性作用,注重用文艺作品进行宣传与普及。

1978-1992年间,逐渐形成了以“共同富裕、民主法制、精神文明、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价值观,从而使社会核心价值观回归社会主义的正常轨道。这一时期的核心价值观教育,主要是以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载体,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五讲四美”、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等教育活动。

1992年党的十四大之后,随着改革开放日益进入“深水区”,意识形态领城的矛盾渐趋复杂,党和国家对原有的社会价值观不断进行重新整合和创新发展;直至党的十八大,最终形成了今天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时期的核心价值观教育,采用了多样化、综合化、现代化的教育方式,如主题教育、体验式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现代媒体平台运用等方式。

——摘编自韦冬雪、陈元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社会核心价值观教育变迁探要》

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时代变迁与社会核心价值观教育变化”进行探究,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作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观点正确,任选两个时期的史实加以阐述,做到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村料一  在东方、中国古代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们很早便提出了自己的“治理“理念西周王朝特别重视以礼治维持社会体制和社会秩序。春秋战国时期,不同的思想家提出了自己的治国主张:孔子极力推崇的是克己复礼;孟子在治理理念上更进一步,坚持“民贵君轻”;老子则建议“治大国若烹小鲜”,让社会力量互动互补,以达到治理的目的。秦帝国迷信暴力征服;汉帝国则把军事力量与文明教化结合起来;唐帝国告诫自己“君舟民水”,很早便悟出了平衡调和的治道。而《资治通鉴》记录的长达1362年的漫长政治史,及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由此可见,对于历代封建王朝来讲维护统治才是治理的首要目标。

——摘编自蓝志勇:《东西方历史经验中的治理思想》

材料二  近代欧洲启蒙思想家设想的民主治理体系,强调所有个体和社会力量之间长期互动和相互影响,为近代欧美国家所实践。这一体制有赖于被统治者的积极参与,而被统治者是否拥有平等参与权却无保障。这种治理哲学曾遭到马克思的猛烈抨击,认为这只不过是为富人统治穷人装饰门面。

——摘编自蓝志勇:《东西方历史经验中的治理思想》

材料三  进入20世纪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发展中的政府与市场的作用和弊端日益显现出来。先是亚当·斯密的自由主义理论中单靠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来实现社会管理和进行资源配置遭遇了危机;后是凯恩斯主义过度重视政府作用,其负面性效果日益积累。于是,世界上许多国家和政府开始运用治理理论来弥补政府和市场的失效。尤其伴随世界一体化的加强,国家内外各种新矛盾、新问题日益凸显,而原有的世界安全机制和国家治理能力对此显得日渐乏力;于是,倡导多元社会主体相互合作、共同管理的现代西方社会治理理论逐渐勃兴。

——摘编自施雪华、张琴:《国外治理理论对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治理”理念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古代中国相比,欧洲启蒙思想家设想的民主治理体系有何不同,并加以评价。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现代西方社会治理理论兴起与发展的历史背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