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典故“烽火戏诸侯”中,诸侯因义务所在,蜂拥而至觐王。这一典故是下列哪一政治制...

历史典故烽火戏诸侯中,诸侯因义务所在,蜂拥而至觐王。这一典故是下列哪一政治制度的反映( )

A.宗法制 B.分封制

C.禅让制 D.王位世袭制

 

B 【解析】 试题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抓住题干中“诸侯因义务所在,蜂拥而至觐王”的信息,联系分封制下诸侯的权利与义务,可知答案为B项;ACD项与题干信息不符,故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下列各省的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

A.河北 B.湖南 C.广东 D.山东

 

查看答案

思想解放与自然科学发展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阅读下列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因为(14~15世纪兴起的)人文主义运动内在的推动力也就是对崭新的世界知识的迫切需求,此种需求最后在自然科学的建立和自然科学按原则而扩展的过程中获得了实现。但是,此事发生的方式和赖以完成的思想形式,在所有重要观点上,都表现出依赖于由于吸收了希腊哲学而产生的刺激因素。近代自然科学是人文主义的女儿。

——(德)文德尔班《哲学史教程》

材料二  牛顿的物理学的分析方法现今开始不仅被应用于物质世界,而且被应用于思想和知识的整个领域及人类社会。正如伏尔泰所说的,“整个自然界所有的行星竟会服从永恒的法则,而有一种身高5英尺的小动物竟然不顾这些法则,完全按照自己的怪想随心所欲地行动,这是非常奇异的。”寻找决定人类事务的这些永恒法则,是法国革命之前的所谓启蒙运动的实质。

——(美)斯托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达尔文的进化论第一次对整个生物界的发生、发展,做出了唯物的、规律性的解释,推翻了特创论等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在生物学中的统治地位,使生物学发生了一个革命性变革它奠定了人类对生物进化认识的基础,随着近代科学的发展,人们必然会更加深入地认识生物进化的规律,更有成效地改造自然。恩格斯认为它是“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生物进化论的“进化”过程》

(1)简要说明材料一中“人文主义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及其核心内涵,并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归纳其积极影响。

(2)依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牛顿的物理学的分析方法”是指什么?这一方法产生了哪些重大的思想价值?

 

查看答案

祖国统一是中国梦的必然要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帝王治天下自有本原,不专恃险阻……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者是也……乱则声讨,治则抚绥……仰凭天道,俯惬人情,以万不得已而用兵。

——摘编自《清圣祖实录》

(1)根据材料一,概括康熙帝的治国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他在位期间“万不得已而用兵”的表现。

材料二  1924年,孙中山指出:“中国现在祸乱的根本,就是军阀和那援助军阀的帝国。我们这次来解决中国问题,在国民会议席上,第一点就是要打破军阀,第二点就是要打破援助军阀的帝国,打破了这两个东西,中国才可以和平统一,才可以长治久安。”

——摘编自《孙中山全集》

(2)指出材料二中孙中山的核心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观点产生的原因。

材料三  “一国两制”构想发展大事记

1979年1月

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

1981年9月

叶剑英发表《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提出和平统一的九条方针政策。

1982年1月

邓小平会见海外朋友时首先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概念。

1982年9月

邓小平在会见撒切尔夫人时表示,中国将运用“一国两制”办法解决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

1983年6月

邓小平在会见美国客人时,对大陆和台湾如何实行“一国两制”政策作了较详细的阐述,通称“邓六条”。

1984年5月

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阐述了这一伟大构想,并获得大会通过。

 

 

——整编自必修一、选修四教材

(3)根据上表及所学知识,分析“一国两制”构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并概括这一构想成功实践的历史意义。

 

查看答案

材料一:儒,最早章太炎认为是求雨的巫师,胡适在《说儒》里指出儒是从事治丧相礼殷民族的教士,葛兆光先生根据马王堆汉墓帛书《易传》之《要》篇所引孔子言吾与史巫同途而殊归也

——孟鸥、王峰《高中历史教科书的内容组织与学生认知》

材料二: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侯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

——董仲舒《春秋繁露·顺命》

材料三: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自非大亡道之世者,天尽欲扶持而全安之。

——董仲舒《举贤良对策》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早期儒者的特征。材料二和材料三反映了董仲舒怎样的思想?其实质是什么?

材料四:理学之名,自宋人始有之。……今之所谓理学,……不取之五经而但资(宋明)之语录,……又曰:《论语》,圣人之语录也。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之谓不知本矣。

——顾炎武《亭林文集与施愚山书》

2)顾炎武以儒学作为社会教化的资源。依据材料四,指出顾炎武对儒学进行了怎样的取舍?并说明其理由。

材料五: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必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3)据材料五概括黄宗羲的基本政治观点。这一主张有何进步意义?

材料六: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焉,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臣》

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天子批红,天子不能尽,则宰相批之。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置相》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学校》

4)材料五、六与材料二相比,政治思想有何变化?导致变化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查看答案

清代史学家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说:“盖帝优于文学,恶本俗之陋,欲以华风变之,故不惮为此举也。然国势之衰实始于此。”作者认为北魏政权的灭亡缘于“汉化”政策

A. 推动政权向汉族王朝统治模式转化,遭到绝大多数人的反对

B. 促进了鲜卑人对汉族文化的认同,产生离心力

C. 放弃了本民族的历史传统,削弱了北魏的军事力量

D. 违背了社会历史发展潮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