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法国力图在削弱和肢解德国的同时,积极构建安全保障体系,以防止德国的东山再起。下列史实符合题干要求的是
①收复阿尔萨斯—洛林
②同中东欧国家签订同盟条约
③占领鲁尔地区
④《洛迦诺公约》的签订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作为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以下关于毛泽东在各个时期撰写的著作及其解释,对应正确的是
| 著作 | 解释 |
(1) |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 写于抗日战争时期的重要著作 |
(2) | 《新民主主义论》 | 标志着毛泽东思想成熟 |
(3) | 《论人民民主专政》 | 为抗日战争胜利奠定基础 |
(4) | 《论十大关系》 | 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奠定思想基础 |
A.(1)
B.(2)
C.(3)
D.(4)
1924年孙中山在《建国纲领》中指出:“土地之岁收,地价之增益……皆为地方政府之所有,而用以经营地方人民之事业,及育幼、养老、济贫、救灾、医病与夫种种公共之需。”这表明孙中山主张
A.调节社会财富,解决民生问题
B.开展土地革命,废除封建剥削
C.通过政治革命,建立中华民国
D.进行民族革命,推翻封建帝制
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指出:“吾国固有之伦理、法律、学术、礼俗,无一非封建制度之遗。”“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应世界之生存而归消灭也。”据此表明新文化运动
A. 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深刻而全面
B. 力图挽救民族危亡
C. 有遵循进化论全盘西化的倾向
D. 主张改造传统文化
1922年,梁启超认为,楚国在春秋战国以前属于南方的蛮夷之邦,之后才逐渐融入华夏。楚国贵族屈原接触到当时新输入的中原文化,又出使齐国,受到稷下学派的影响,后来放逐到南方,南方的山水与屈原的精神相互激发,最后产生了《楚辞》这一独特的文学样式。梁启超关于屈原的研究
A. 与维新变法的政治理念相符
B. 隐含着近代民族国家的意识
C. 影射了军阀割据的社会现实
D. 体现了五四运动的时代精神
启蒙学者认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他们从“理性”“天赋人权”出发,对未来新国家进行设想,其中为近代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体制建立奠定理论基础是
A. 自然神论理性崇拜
B. 三权分立相互监督
C. 自然赋予人类权利
D. 人性解放思想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