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材料一 我们改革中国的主义,是三民主义。三民主义的精神就是要建设一个极和平,极自...

    材料一  我们改革中国的主义,是三民主义。三民主义的精神就是要建设一个极和平,极自由,极平等的国家,不但在政治上要谋民权的平等,而且在社会上要谋经济的平等。这样做法,方才可以免除种种阶级冲突,阶级竞争的苦恼

——1919年孙中山和戴季陶的一次谈话

材料二  我们主张的新民主主义的经济,也是符合孙先生的原则的。在土地问题上,孙先生主张“耕者有其田”。……按照孙先生的原则和中国革命的经验,在现阶段上,中国的经济,必须是由国家经营、私人经营和合作社经营三者组成的。而这个国家经营的所谓国家,一定要不是“少数人所得而私”的国家,一定要是无产阶级领导下而“为一般平民所共有”的新民主主义的国家。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材料三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

——邓小平“南方谈话”

(1)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的主要观点。指出他对中国革命的设想有何特点。(依据材料提取信息概括)

(2)概括材料二提出的经济主张。材料二表明《论联合政府》与新三民主义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依据材料提取信息概括)

(3)与材料一、二相比,材料三在发展经济的思路上有了新的变化,但始终不变的是发展经济的宗旨。指出其变化之处,分析其不变的宗旨。

(4)分析上述材料中三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点。

 

(1)观点:以三民主义改造中国社会,力图建立一个和平、自由、平等的社会。特点:政治革命与社会革命同时进行。 (2)主张:多种性质的经济形式并存;实现社会的平等发展。 关系:《论联合政府》充分汲取了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的思想精华。 (3)变化: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大胆吸收和借鉴资本主义文明成果。 宗旨:追求社会平等,发展生产力,关注民生。 (4)都是为了国家的前途命运而提出的;都具有开创性;都符合当时的时代潮流;都在实践中不断成熟;都使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变;都有利于民族的振兴与发展 【解析】 (1)第一小问,据材料“三民主义的精神就是要建设一个极和平,极自由,极平等的国家”归纳即可。第二小问,据材料“不但在政治上要谋民权的平等,而且在社会上要谋经济的平等。” 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出:政治革命与社会革命同时进行。 (2)第一小问,据材料“必须是由国家经营、私人经营和合作社经营三者组成的”可以得出:多种性质的经济形式并存。由材料“一定要不是‘少数人所得而私’的国家,一定要是无产阶级领导下而‘为一般平民所共有’的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可以得出实现社会平等。第二小问,据材料“我们主张的新民主主义的经济,也是符合孙先生的原则的。在土地问题上,孙先生主张‘耕者有其田’。……按照孙先生的原则和中国革命的经验”可以得出借鉴了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内容。 (3)第一小问,据材料“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加以归纳即可。第二小问,据材料“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加以归纳即可。 (4)结合上述回答和所学知识,从目的、特点、产生的背景、发展演变、作用等方面加以回答即可得出:都是为了国家的前途命运而提出的;都具有开创性;都符合当时的时代潮流;都在实践中不断成熟;都使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变;都有利于民族的振兴与发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时间范围

中国

世界(欧洲)

1000年—1500年

宋朝毕升发明活字印刷,出现罗盘针(指南针)突火枪,《清明上河图》、宋明理学逐渐形成、明成祖设立内阁制

欧洲文艺复兴、西方近代科技兴起哥伦布远航到达美洲

1500年—1700年

意大利人利玛窦抵达中国,并与徐光启翻译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

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英国光荣革命

1700年—1800年

雍正帝设军机处

欧洲启蒙运动、工业革命、北美独立、法国大革命

1800年—1900年

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运动甲午中日战争、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传入

《共产党宣言》发表、巴黎公社第二次工业革命

 

 

材料二  我们正在经历着现代历史上第三次重大的力量转变:第一次是15世纪前后以欧洲为代表的西方世界的崛起,第二次是19世纪末美国的崛起,第三次是最近二十年开始的美国之外的世界崛起。

——法里德·扎卡里亚《美国.新闻周刊》

请回答:

(1)11—16世纪是世界近代历史社会转型的酝酿期,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中国在“历史机遇”面前有利于社会转型的表现和结果并分析原因(原因按角度归纳特点、只答四点)

(2)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第一次是15世纪前后以欧洲为代表的西方世界的崛起”的表现。归纳概括11至19世纪欧洲的时代特征。(时代特征按角度归纳从三个方面思考)

(3)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中国近代化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领域全面展开,结合所学给予说明。

 

查看答案

下图是在1921年在美国召开的一次会议,会后美国朝野上下一片欢腾,美国领导人喜形于色,这是因为

《四国条约》埋葬了英日同盟,消除了美国在亚太地区争霸的一个障碍《五国海军条约》使美国海军得以与英国海军并驾齐驱华盛顿会议剥夺了日本在大战期间夺得的德国的殖民地通过《九国公约》,美国可以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在争夺中国的过程中占得先机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查看答案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法国力图在削弱和肢解德国的同时,积极构建安全保障体系,以防止德国的东山再起。下列史实符合题干要求的是

①收复阿尔萨斯—洛林

②同中东欧国家签订同盟条约

③占领鲁尔地区

④《洛迦诺公约》的签订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作为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以下关于毛泽东在各个时期撰写的著作及其解释,对应正确的是

 

 

著作

解释

(1)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写于抗日战争时期的重要著作

(2)

《新民主主义论》

标志着毛泽东思想成熟

(3)

《论人民民主专政》

为抗日战争胜利奠定基础

(4)

《论十大关系》

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奠定思想基础

 

 

A.(1)

B.(2)

C.(3)

D.(4)

 

查看答案

1924年孙中山在《建国纲领》中指出:“土地之岁收,地价之增益……皆为地方政府之所有,而用以经营地方人民之事业,及育幼、养老、济贫、救灾、医病与夫种种公共之需。”这表明孙中山主张

A.调节社会财富,解决民生问题

B.开展土地革命,废除封建剥削

C.通过政治革命,建立中华民国

D.进行民族革命,推翻封建帝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