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认为,近代中国曾出现“中等社会”,此类社会组成人员主要有小绅士、近代知识分子记者、编辑、律师、医生、近代学堂教师、职业革命家等,特别是“知识分子”,被誉为“制造新中国之良工”,近代中国“中等社会”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A.革命运动的高涨 B.近代经济的发展
C.社会观念的嬗变 D.民族危机的严重
以洋务派办的轮船招商局为开端,中国近代股份制企业在运行中逐渐形成如下特点:企业需向政府报效、股息分配中实行“官利”制、面向社会直接吸收储蓄和企业内部资金的调拨等等,由此可知,中国近代股份制企业
A.逐渐成为工商企业的主流形式 B.保证了近代工商业的稳健发展
C.照搬了西方近代企业运行模式 D.体现了明显的半封建社会特征
下表为洋货在晚清的销售概况,这可以用来佐证
时间 | 状况 | 角色 |
1840—1860年代 | 洋货初销 | 洋货主要作为奢侈品与高档 |
1870—1890年代 | 中期洋货流行 | 洋货主要作为高档品与时尚品 |
1890年代中期—1911年 | 洋货普及 | 洋货主要作为物美价廉的生活实用品 |
A.清政府昏聩不注意维护国家主权 B.崇洋媚外的社会风气日渐形成
C.“向西方学习”成为了时代潮流 D.自然经济的解体程度逐步加深
李盘《续资治通鉴长编》中提到,“国初(宋初),取唐朝飞钱(汇票)故事,许民入钱京师,于诸处州便换”。这种做法
A.反映了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 B.促成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C.体现了经济制度的根本变化 D.便利了大宗商品的异地流通
有学者认为:隋唐实行科举制度以后,朝廷直接授予举子功名官职,这就使功名仕宦荟萃于京师庙堂,而与家族门第相对分离,官僚政治逐渐由“门第至上”向“科第至上”演进。这可以用来说明隋唐时期
A.选官的权力收归于中央 B.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
C.世家大族势力渐趋式微 D.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某学者指出,“百家争鸣”既是中国古典文化的展示,又是战国时期不同学术思想的交锋,而其思想资源都来自《六经》,《六经》不仅是儒家的经典,也是战国整个“诸子百家”的思想资源。该学者意在说明
A.儒家学派备受统治者关注 B.儒学思想成社会主流思想
C.百家争鸣隐含着思想统一 D.诸子百家思想同源而异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