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个受人尊敬而富裕的国王,有无限的权力做好事,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个受人尊敬而富裕的国王,有无限的权力做好事,却无力为非作歹,当了一个自由、强盛、擅长经商,又很开明的国家首领。一边是贵族重臣,一边是城市代表,与国君共分立法之权

——伏尔泰关于英国制度的描述:《巴比伦公主》

材料二下列种种才叫作自由权利:在你睡觉时,你能获得保证,第二天醒来时,你的财产和昨天一样,没有丝毫变动……你又获得保证,你不会在半夜三更,从你妻子的怀抱,或从你孩子的拥抱中,被人家拖出去,押入城楼,或驱入沙漠……这些权利普及于一切居住在英国的人

——伏尔泰关于英国制度的描述:《关于百科全书的问题》

材料三为什么别的国家不采取这些法律(指英国法律)呢?这样是否等于问为什么椰子在印度能成熟,在罗马就不会。你可以回答:在英国,这些椰子不是从来就能成熟的;可以回答:它们被栽培得还不久……所以,试种一下吧!

——伏尔泰关于英国制度的描述:《关于百科全书的问题》

材料四在德意志帝国(1871—1918年)里,皇帝有权任命帝国首相和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军官均由皇帝任命……将军的地位高于政治家,议员都被讥笑为“绵羊脑袋

——搞自高中新课程教科书《历史》必修Ⅰ(岳麓版)

(1)根据材料一、二,概述英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作用。

(2)结合史实,谈谈你对材料三中“在英国,这些椰子不是从来就能成熟的”这句话的理解。法国“试种”的英国“椰子”在19世纪70年代取得了怎样的成果?

(3)结合材料四,德国“试种”的英国“椰子”有何特点?综合以上材料,英、法、德试种“椰子”给你留下什么启示?

 

(1)特点:确立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代议制。作用:稳定社会秩序,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2)理【解析】 英国近代民主政治的建立和完善经历了长期的斗争和努力。“光荣革命”结束了封建专制统治,《权利法案》的颁布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18世纪上半期责任制内阁逐渐形成。“试种”:1875年通过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最终确立共和制。 (3)特点:专制主义,军国主义。启示:民主化趋势不可阻挡;依据国情坚持推进民主改革。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英、法、德三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及作用的理解、掌握。 (1)英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作用,根据材料中的“与国君共分立法之权”和“这些权利普及于一切居住在英国的人”,可以看出英国政治制度的特点是确立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代议制,作用是稳定社会秩序,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2)联系所学可知,“在英国,这些椰子不是从来就能成熟的”是指英国近代民主政治的建立和完善经历了长期的斗争和努力。法国“试种”的英国“椰子”在19世纪70年代取得的成果应当是指1875年通过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最终确立共和制。 (3)联系所学可知,德国“试种”的英国“椰子”即君主立宪制的特点是保留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英、法、德试种“椰子”留下的启示应当是民主化趋势不可阻挡、依据国情坚持推进民主改革。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戊戌变法是一次救亡图存的变法维新运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戊戌期间,上海除以往的《申报》《字林西报》等报刊外,还创办了《时务报》《南报》《华报》《富强报》《农学报》等报刊,杭州、无锡等地也有类似传播媒介(江浙)士绅们的维新宣传则较注意向低层社会伸展。1898年5月11日无锡出版的《无锡白话报》,就是明证。当北京发生政变后,江浙社会仍保持着自己的独立立场,尽力抵制当局的倒行逆施。

——摘编自胡成《戊戌变法是一个多重系列的历史发展》

材料二  那个时期的新式学堂(京师大学堂、湖南时务学堂等等)和开设西学的书院(如西湖书院)里,出过黄兴、蔡锷那样民主革命的风云人物。梁启超“笔端常带感情”,他把俚语、韵语、外国语熔为一炉,不受古来章法的限制,常能动人心弦。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江浙地区维新变法的特点。

(2)据材料二,概括戊戌变法后出现的社会新变化。

(3)史学界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的起点。结合所学知识,从思想解放和政治体制上进行说明。

 

查看答案

中国古代统治者十分重视人才、官吏的选拔。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察举是自下而上推选人才的制度,也叫选举。汉代察举制度,从文帝开始,他下诏要求各郡国“举贤良方正”,并且定下了“对策”(考试)和等第。武帝时,察举制达到完备,各种规定相继推出。其后,各种科目不断充实,分为常科与特科两大类。常科有孝廉、茂才(秀才)、察廉(廉 吏)、光禄四行;特科又分为常见特科和一般特科。在上述科目中,其中又以“孝廉”一科最为重要。此外,考试是汉代察举制度的重要环节,被举者经考试后,由政府量才录用。

——摘编自王申《中国古代的察举制度》

材料二:唐代针对此弊,改成自由竞选,所谓“怀牒自列”。既不需要地方长官察举,更不需要中央九品中正评定,把进仕之门扩大打开,经由各人各自到地方政府报名,参加中央之考试。考试及格,即为进士及第。进士及第便有做官资格了。又因礼部考试有进士、明经诸科,故此制又称科举制。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明清时期的科举,采用八股取士,三年一次,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乡会试的主考官由皇帝钦定派遣。考试有严密程序,考官入院,立即封锁内外门户。考生入院时,要逐人搜检。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选官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唐选官制度中“考试”的区别和联系。

(3)根据材料三,指出明清科举制的特点。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趋势。

 

查看答案

    材料一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国家始终是以变体的家长制形态出现的,也就是“家天下”的变体。当时由于小农经济无法提供足够的经济支持,国家的权力机构往往并不深入到乡村社会,而是止于县政;在乡村社会通过“家国同构”的社会组织,利用乡村自治组织力量将农民束缚在土地上。农民对“家”的认同自然而然地延伸为对“国家”的认同。因此,治国和治家的规则是通用的,“三纲五常”既界定了个人与家庭的关系,又规范了个人与国家的关系。而专制皇权也正是看到了这一点,因而往往借助乡村社会内生的伦理教化来实现在乡村的统治,而不仅仅是借助“横暴的权力”。

——摘编自任剑萍《对中国古代“家国同构”之探析》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介绍外国历史地理著作的问世,打开了国人嘹望世界的窗口,初步产生了真实而朦胧的世界观念,同时摒弃了“天朝大国”的守旧意识。从19世纪70年代起,尤其是甲午战后,西方近代国家观念多渠道传播输导到中国,都是以西方近代国家理念为坐标,宣扬了西方近代国家的议会制度、三权分立学说和主权在民思想,无形中构成对君权至上的天朝意识的挑战。在维新人士中,严复比较系统地把西方近代政治学说译介给国人,用进化观念观察社会和国家问题。梁启超热情传播卢梭的天赋人权论、孟德斯坞的三权分立说等理论。孙中山也主张,革命成功后建立的民国,“效法美国选举总统,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摘编自李华兴《中国近代国家观念转型的思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政治统治的基本特点,并分析形成上述特点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近代中国国家观形成的历史因素。

 

查看答案

有学者指出在杜鲁门主义之下,“美国战后对外进行干涉的整个历史,进一步证明了这项原则。在每一个例子中,都是在反共这个广泛旗帜之下把干涉说成是有道理的,然后再加上几条根据战略和经济需要提出的更具体的理由。”该学者旨在强调

A. 杜鲁门总统是美苏冷战的真正挑起者

B. 杜鲁门主义成为推行美国霸权主义的借口

C. 马歇尔计划本质上是杜鲁门主义的运用

D. 杜鲁门主义是美苏冷战正式开始的重要标志

 

查看答案

近年来学术界有观点认为,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临时约法》是以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为主要蓝本制定的,而非传统意义上认为的《美利坚合众国宪法》。《临时约法》中下列条文,最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B.“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C.“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D.“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