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价格、利润普遍下降,经济危机更加频繁、深刻、持久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垄断组织出现。它以调节生产为目的,规定产品的总产量,在各垄断组织中间加以分配,并强制实行预先规定的价格。这反映了资产阶级认识到
A.计划经济的先进性 B.生产的社会性
C.科学技术的两面性 D.资本的有限性
1872年至1873年间,恩格斯分析了当时德国出现住房短缺的原因,其中包括广大的劳动群众的工资只够勉强购买生活资料、机器和技术的不断改善造成大量工人失业、工人大批涌进大城市等。在这样的分析后,恩格斯将会
A.呼吁政府大力加快住宅建设 B.组织群众前往立法机关和平请愿
C.警告有产者们不要利欲熏心 D.指出这是资本主义社会必然产物
1896年,谭嗣同曾说:“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既然君可以由民“共举之,则且必可共废之”。这表明谭嗣同宣扬变法的依据是
A.对国家起源的认识 B.传统民本主义的思想
C.西方民主共和理论 D.解决民族危机的教训
根据下表所列数据,能得出的结论是
时间 | 人口数量 | 耕地面积 | 人均耕地 |
| (亿人) | (万公顷) | 面积(亩) |
1753年 | 1.84 | 4901.50 | 4.00 |
1766年 | 2.08 | 5204.89 | 3.75 |
1784年 | 2.86 | 5070.49 | 2.66 |
1812年 | 3.34 | 5259.53 | 2.36 |
A.精耕细作继续发展 B.人口优势逐步显现出来
C.生产关系发生剧变 D.农副产品实现了商品化
朱熹认为“民富则君不至独贫,民贫则君不能独富”,请求朝廷省减赋税,以期实现“一方憔悴困穷之民,自此庶几复有更生之望矣”。他的这一思想
A.背离了儒家的传统思想 B.认识到南宋民生的凋敝
C.批驳了文人的空谈义理 D.抒发了经世济民的情怀
曹丕继魏王后,颁制九品中正制,由中央委任中正官为各地人才评定等级,共分九等,朝延依此授以相应的官职。中正都由州郡的世家名门贵族官僚来担任,因而所定为上品者,无非世族名门。这表明九品中正制建立之初
A.克服了察举制的诸多弊端 B.打破了士族的特权垄断
C.兼顾了家世与才能的考量 D.弱化了中央的专制集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