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认为:“在建筑和城市规划上,两宋时期更为开放的城市设计导致了全天候的生活方式的出现。而这相应地促进了本地市场和全国商业的发展”。这种“更为开放”“全天候”的城市景象表现在
A.夜市经营实现常态化 B.“市"突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
C.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监管 D.原有“市”的管理足以适应新的经济形势
唐朝自太宗时起,有了以他官为宰相的记载。一些官员以“参议朝政”“参知政事”等名号预宰相事;一些元老重臣则以“平章事”或“同三品”等名号参与决策。唐代的宰相是一个集体,宰相议政办公的地方就是政事堂。政事堂的设立反映了
A.相权有所分散 B.官僚政治趋向贵族化
C.“外朝”参议要政 D.政治决策走向透明开放
根据如图所示判断,该冶铁供风形式始于
A.战国 B.西汉 C.东汉 D.元代
中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如图所示之东汉字砖,有学者研究认为系行书之滥觞肇迹,盛行于晋代。据此判断
A.行书介于篆书与草书之间 B.行书肇自甲骨金文并吸收草书之长
C.行书之体介于楷书与草书 D.行书兼具隶书之对称与楷书之方正
《诗经·大雅》祭祀乐歌有谓:“文王在上,於昭于天。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文王陟(升)降,在帝左右。……文王孙子,本支百世。凡周之士,不显亦世。”诗文形象地反映了西周的政治风格。下列项中,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①神权与王权结合 ②“传贤”演化为“传子”
③以旧邦维护政治联系 ④按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110年的中国近代史是一部西方国家的侵华史,它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巨大的痛苦与灾难。但它更是一部中华民族为实现民族独立与富强的抗争和探索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呈现出由“沉沦”到“上升”的发展过程,中国社会走出了一条“U”字形路线。在近代中国历史的前期,其基本特征是“沉沦”近代中国历史的后期, 其基本特征是“上升”。在“沉沦”与“上升”中间有一个过渡期(1901—1920年"就是“沉沦”的谷 底、“上升”的起始时期。
材料二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寡分,杂以九 等。……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 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三 辛亥革命以革命的方式解决了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政治文明选择问题,传统政治 文明中的制度体系因此全面崩溃,辛亥革命标志着中国的政治文明开始从传统走向现代。
材料四 因为中国独立的工人运动尚属薄弱,因为中国目前的一切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及 其在华代理人——中国军阀,尤其是因为解决民族革命问题,直接有利于工人阶级,而现时工人 阶级又尚未充分分化成为完全独立的社会力量——所以,共产国际执委认为:年青的中国共产党 与国民党实行合作是必要的。
——《共产国际关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关系问题的决议》(1923年1月12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近代中国前期“沉沦”的过程。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农民阶级在近代中国的沉沦中进行了哪些斗争。这些斗争 为何先后失败?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中“传统政治文明中的制度体系因此全面崩溃”的具体表现。列举 辛亥革命在现代政治文明体系建设上取得的显著成就。
(4)根据材料四,指出第一次国共合作得以实现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