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廷黻曾在1931年发文大力称赞妥协性的琦善外交,贬斥林则徐的盲动。1938年,他所著书中虽然批评林则徐,但把林则徐放到比琦善更高的位置上。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作者史观的改变 B.国家战略的调整
C.国际形势的变化 D.国共合作的实现
1927年初,武汉进入“无工不组会,无会不罢工”的时代。有工会提出工人每年要有两周休假,每年红利分配,结婚发结婚补助等要求。不如意则罢工、游行示威,“工人每月工作之日,不过十四五日而已”。由此可知
A.武汉成为全国工人运动中心 B.工人运动遭到政府镇压
C.工人运动出现“左”的倾向 D.工会斗争取得重大成果
1894年7月,日本袭击中国租借的英国高升号运兵船。根据国际法,8月3日英国认定日本应对英国的人身和财产损失负责,12日英国仍重申这一立场,20日英国转而声称中国应负赔偿责任。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英日矛盾因战争爆发而消除 B.中国在中日的舆论战中失利
C.事件责任的裁定受利益主导 D.中国战败导致英国态度转变
西学中源说(基本观点认为西方某些科学技术和事物源自中国)在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最为盛行。到20世纪初,这种理论的市场便越来越小,批评之声越来越多。这一变化说明
A.中体西用思想成为主流 B.华夷观念根深蒂固
C.中国传统文化遭到否定 D.西学的影响力扩大
某学者说道:明代给事中是分科的,依照尚书六部分六科。……皇帝诏书必经尚书,始分部行下全国,此六科给事中仍可有封驳权。这表明
A.政府行政效率提高 B.皇权受到一定制约
C.监察机构职权扩大 D.明朝吏治腐败严重
下表摘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对表中信息解读准确的是
时期 | 高层政区 | 统县政区 | 县级政区 |
秦 |
| 郡 | 县、道 |
魏晋南北朝 | 州 | 郡、王国 | 县、侯国 |
唐后期五代 | 道(方镇) | 府、州 | 县 |
宋 | 路 | 府、州 | 县 |
元 | 省 | 路、府、州 | 县 |
清 | 省 | 府 | 州、县 |
A.管理层级和管理幅度影响行政区划 B.统县政区均由高层政区演变而来
C.州的层级变动体现了中央集权弱化 D.县级政区创始于秦朝并最为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