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秦律对不孝罪的惩罚明显重于普通犯罪,如殴打祖父母、曾祖父母者,处以黥城旦舂的刑罚...

秦律对不孝罪的惩罚明显重于普通犯罪,如殴打祖父母、曾祖父母者,处以黥城旦舂的刑罚,对被控以不孝罪者,最重可判处死刑。这表明

A.秦朝继承发展了儒家提倡的孝道观

B.秦朝用严厉的法律手段来维护孝道

C.秦朝时孝成为人们的日常行为规范

D.秦朝统治者事实上不排斥儒家学说

 

B 【解析】 由材料“秦律对不孝罪的惩罚明显重于普通犯罪……最重可判处死刑”可知,秦朝用秦朝严厉的法律手段来维护孝道,故选B。以法家治国,孝道也并非只有儒家提倡,故AD两项结论无法得出,排除;材料只能说明政府在极力推行孝道观,但并未提及人们的生活日常,无法得出C项结论,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表是商鞅死因几种说法,从表中关于商鞅死因的历史研究中,可以得出

A.历史研究角度影响历史解释

B.历史叙述相互印证可还原真相

C.历史评价目的在于阐明历史事实

D.历史叙述方式决定历史结论

 

查看答案

殷人凡遇征战、田猎、疾病、行止等等,都要求于神,以测吉凶祸福。周人认为天之好恶与人之好恶一致,天命与人事息息相通。春秋时期,“天”已经开始从超验的神的地位下降到了现实世界。这些变化表明春秋时期

A. 政治制度中的神权色彩消失

B. 儒家天命观思想影响很深远

C. 出现贵贱、主从的人伦关系

D. 天人关系的重心发生了变化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德国工业革命首先发生于交通运输业,而铁路建设则充当了排头兵的角色。1835 年,纽伦堡和菲尔特之间修筑的第一条铁路,正式吹响了德国工业化的进军号。与其他国家不同,政府的推动是德国铁路事业突飞猛进的关键因素。这项崭新的交通事业从一开始就受到政府高层的重视。在德国铁路建设的早期,很多线路都是由政府直接主办的,后来也曾涌现出私人投资铁路的浪潮,然而国家的统一给德国铁路事业的继续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俾斯麦上台后开始大力推进铁路国有化运动,但在当时自由放任思想普遍流行的形势下,国有化的阻力还是很大的。1870 年代后期的经济萧条对铁路国有化其实是一个推动,因为很多人批评私营铁路管理不善,效率低下,此后,国家购买铁路的行动提上日程。1879年,普鲁士政府购买了5000公里的私营铁路,1884年再次收购了10个公司手里的4000公里铁路,随后还决定停止给予公司以建筑重要路线的新特许权。到1909年,德国全部铁路长度为6万多公里,而属于私人所有的标准轨铁路仅有3600 公里。正是通过国家拥有和管理铁路,德国交通运输事业很快迎来巨大发展。

——摘编自刘雄《大国崛起的产业政策及其特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德国铁路事业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铁路事业发展对德国的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19年8月17日,北京大学哲学系、北京大学人文学部联合主办了以“近代中国的‘关键词’和‘主义’话语的多元性”为主题的学术会议。

通过会议的深入交流,与会学者初步总结出有可能对近代中国政治、社会和思想影响最大的十大关键词:“革命”、“民主”、“科学”、“民族(国家)”、“进化(进步)”、“自由”、“平等”、 “文明”、“社会主义”、“变法(改革)”。

从上述十大关键词中任选两个关键词,提炼一个主题,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所学知识对该主题进行阐述。(要求:主题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为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平、统一和富强而奋斗。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必须负责将人民解放进行到底,解放中国全部领土,完成统一中国的事业。

第十七条 废除国民党反动政府一切压迫人民的法律、法令和司法制度,制定保护人民的法律、法令,建立人民司法制度。

第二十六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建设的根本方针,是以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政策,达到发展生产、繁荣经济的目的。

——节选自《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材料二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第六条  矿藏、水流,由法律规定为国有的森林、荒地和其他资源,都属于全民所有。

第十五条 国家用经济计划指导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改造,使生产力不断提高,以改进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巩固国家的独立和安全。

——节选自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三

1982年宪法序言明确规定:“今后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宪法确定一切国家机关、政党、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公民个人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还提出要发展包括协商民主和基层民主在内的民主形式。宪法进一步完善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并根据“一国两制”方针规定了特别行政区制度。宪法规定“城乡劳动者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明确指出了“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

——摘编自许安标《宪法及宪法相关法解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特点,并简析其对中国社会转型的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4年宪法内容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82年宪法颁布的历史意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