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唐朝以前的政治家和都城设计者,在都城设计上采用封闭式方案,以确保都城内的安全。唐...

唐朝以前的政治家和都城设计者,在都城设计上采用封闭式方案,以确保都城内的安全。唐宋之际,都城的设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都城的结构从封闭走向开放。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弱化 B.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C.儒释道三教融合的必然 D.封建伦理教化的逐步加强

 

B 【解析】 都城设计在唐宋之际由封闭式变成开放式,说明城市中容纳了更多的从事商业活动的市民居住和生活,结合所学知识,宋朝时期我国商品经济发展,随之而来的是市民阶层的扩大与活跃,推动了城市建筑的发展,故B符合题意;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呈现强化趋势,故A不符合题意;儒释道三教融合和封建伦理教化不断加强,但与都城建设没有必然联系,故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据统计,两汉时期共修建水利工程56处,其中,18处在陕西,19处在河南,山西4处,河北处,安徽1处。这从根本上反映了当时

A.经济重心仍然在北方 B.水患的地域分布不均衡

C.南北方气候差异较大 D.农业灌溉事业地位突出

 

查看答案

成书于战国的《尚书》保存了商周时期的一些重要史料。如《尚书·酒诰》:“人无于水监(通“鉴”),当于民监。”《尚书·泰誓》:“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尚书·梓材》:“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根据这些史料判断,当时

A.民本观念初步形成 B.出现了早期民主思想

C.已经形成儒家思想 D.具有浓厚的神权色彩

 

查看答案

教育改革在日本文明开化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治政府尽管当时财源拮据,但对教育的投资却是最多,明治末年教育经费占国民收入的3%。文部省成立后,以小学为一切学校的基础,全力以赴抓小学教育,目的在于普及国民教育,提高就业人口的文化素质。发展师范教育是发展国民普通教育的基础。为了提高小学教师的地位,鼓励人们从事教师职业,一八九九年颁布的《小学校教育费国库补助法》,政府每年从国库中支出一百万,作为教师的教龄津贴和特别薪用。这些做法大大改善了教师的经济条件,提高了他们的政治地位。

——摘编自覆葆茶主编、钟启泉选编《日本教育改革》

材料二  在教育方面,日本明确规定,其目的是促进国家利益,而不是发展个人。为了既确保行政管理的一致性又确保思想的一致性,国家对整个教育体系实行了严密的监督。1890年颁布的教育诏书告诚所有学生,“要勇敢地献身于国家;以此来保卫和维持我们的与天地同存的帝国王权的兴盛。”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一1500年以后的世界》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述日本教育改革的特点。

(2)综合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日本近代教育改革的历史影响。

 

查看答案

科技发展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生活、工作和思维方式,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础和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应星(约1666)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撰成《天工开物》书,书名取“天工人其代之”“开物成务”之义。这部书在19世纪传入欧洲后,被誉为“17世纪中国工艺的百科全书”,是我们今天探讨古代科技成就的重要文献。

——摘编自潘吉星《宋应星评传》等

材料二  从古希腊开始,西方人就相信自己由神创造,居住在宇宙中心,是高贵的理性存在。这种信念先后受到了哥白尼、达尔文、弗洛伊德的打击,由此形成了人类的三次“精神创伤”:哥白尼发现人不居住在宇宙中心,达尔文主张人由动物进化来,弗洛伊德则力证人并非完全受理性支配。

——王晓华《一只名叫达尔文的甲虫》

材料三  下面是中国、西方古代科技成果比较表: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明清时期与《天工开物》有类似特点的科技著作。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知识指出人类的前两次“精神创伤”的含义。

(3)据材料三总结3世纪以后中西方科技发展的状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的原因。

 

查看答案

近代以来,“国学”泛指中国的传统文化,在近现代掀起几次热潮。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近代国学的发展和演变,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化,第一阶段是晚清到辛亥,以章太炎为代表的,提出“用国粹激烈种姓,增进爱国的热肠”的著名口号,倡导保存捍卫国学。第二阶段是辛亥革命到新文化运动,特别是新文化运动开始,人们批判原有文化,引进西方文化价值来发展中国的文化。第三阶段是20世纪20年代,北大、燕京大学纷纷设立国学研究学院,王国维和清华国学院的学者是这一阶段的代表,他们认为国学不能关起门来研究,应当始终与世界的中国研究,汉学研究、东方学研究连接在一起。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资料》

材料二  20世纪90年代中期迎来了又一波“国学热”,进入新世纪以来,全方位的国学热四面兴起并持续升温。其中媒体的参与固然起了很大作用,而来自民间的对传统文化的热情和需求成为主要的推动力量。新世纪国学热兴起和持续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现代化进程90年代以来快速和成功的发展,及其所引致的国民文化心理的改变。

——周琳《当代国学热的表现及评价》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国学发展的背景和变化历程

(2)据材料二并结合时代背景,谈谈你对当下国学热的认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