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1—1845年中国银钱比价表
年份 | 银1两合铜钱数 | 指数 |
1821 | 1267 | 100 |
1825 | 1253 | 99 |
1831 | 1388 | 110 |
1835 | 1420 | 112 |
1841 | 1547 | 122 |
1845 | 2025 | 160 |
由上表可知,当时
A.白银外流恶化了中国经济形势
B.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
C.战争扭转了英国对华贸易逆差
D.中国的综合国力仍处于世界前列
票拟制度开始于明宣德年间,票拟往往成为敕谕发至全国执行。从此,内阁从不置官属变为下辖诰敕房、制敕房,两房均设中枢舍人。材料说明此时的内阁
A.直接威胁了皇帝的权力 B.成为国家的正式权力机构
C.具备了一定的行政权力 D.可以统辖六部并管理地方
唐朝以前的政治家和都城设计者,在都城设计上采用封闭式方案,以确保都城内的安全。唐宋之际,都城的设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都城的结构从封闭走向开放。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弱化 B.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C.儒释道三教融合的必然 D.封建伦理教化的逐步加强
据统计,两汉时期共修建水利工程56处,其中,18处在陕西,19处在河南,山西4处,河北处,安徽1处。这从根本上反映了当时
A.经济重心仍然在北方 B.水患的地域分布不均衡
C.南北方气候差异较大 D.农业灌溉事业地位突出
成书于战国的《尚书》保存了商周时期的一些重要史料。如《尚书·酒诰》:“人无于水监(通“鉴”),当于民监。”《尚书·泰誓》:“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尚书·梓材》:“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根据这些史料判断,当时
A.民本观念初步形成 B.出现了早期民主思想
C.已经形成儒家思想 D.具有浓厚的神权色彩
教育改革在日本文明开化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治政府尽管当时财源拮据,但对教育的投资却是最多,明治末年教育经费占国民收入的3%。文部省成立后,以小学为一切学校的基础,全力以赴抓小学教育,目的在于普及国民教育,提高就业人口的文化素质。发展师范教育是发展国民普通教育的基础。为了提高小学教师的地位,鼓励人们从事教师职业,一八九九年颁布的《小学校教育费国库补助法》,政府每年从国库中支出一百万,作为教师的教龄津贴和特别薪用。这些做法大大改善了教师的经济条件,提高了他们的政治地位。
——摘编自覆葆茶主编、钟启泉选编《日本教育改革》
材料二 在教育方面,日本明确规定,其目的是促进国家利益,而不是发展个人。为了既确保行政管理的一致性又确保思想的一致性,国家对整个教育体系实行了严密的监督。1890年颁布的教育诏书告诚所有学生,“要勇敢地献身于国家;以此来保卫和维持我们的与天地同存的帝国王权的兴盛。”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一1500年以后的世界》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述日本教育改革的特点。
(2)综合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日本近代教育改革的历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