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在《北上宣言》中指出:“辛亥之役,吾人虽能推倒满洲政府,曾不须臾,帝国主义者已勾结军阀,以与国民革命为敌。十三年来,军阀本身有新陈代谢,而其性质作用,则白袁世凯以至于曹锟、吴佩孚,如出一辙。故北伐之目的,尤在曹吴覆灭之后,永无同样继起之人。”该宣言的发表
A.说明北伐战争取得重大进展
B.表明孙中山认清民主革命的任务
C.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
D.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
清末爱国人士黄遵宪在听闻新签订的某不平等条约后,在给好友的信中气愤地写道:“新约规定,天旋地转”,“东南诸省所恃以为藩篱者,拱手而让他人”,“敲骨吸髓,输此巨款,设机造货,夺我生产”。信中的“新约”
①允许外国人在华投资设厂 ②指的是《辛丑条约》
③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④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A.①②④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太平天国的历史作用不在于‘运动’本身‘革命’,而在于引发了‘生死竞争’,迫使不同营垒中的开明之士顺应历史发展方向。”该观点认为太平天国运动
A.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统治
B.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
C.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趋势
D.不能承担民主革命的重任
著名学者茅海建在《天朝的崩溃》一书中写道:在签订《南京条约》的过程中,英国外交家们极为重视条约中的字句和语法,而清朝官员并不细加审查,他们反倒重视文件措辞、格式是否谦卑恭敬,重视互相见面到底是鞠躬还是下跪。这从本质上反映他们
A.缺乏近代外交经验 B.不了解世界形势
C.不明国家利益所在 D.不懂得国际公法
“这次改革坚持两个原则:一是向‘衰败选区’开刀。56个衰败选区被废除,30个小的选区失掉席位。在伦敦和其他新兴城市新设立了40多个新选区;二是规定地主或房主年收入达10磅者、租地经营达50磅者才有选举权。”推动这次改革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 B.政党之间的激烈斗争
C.责任内阁制度的形成 D.“统而不治”原则的确立
美国的开国元勋杰斐逊认为:“自由政府是建立在猜疑之上,而不是建立在信任之上的。”基于这一理念,美国制定的1787年宪法
A.确立了两党制 B.建立了联邦制 C.规定了总统制 D.实行三权分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