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选官用人关乎国家的长治久安,中国古代选官用官制度蕴含了许多政治智慧。阅读下列材料...

选官用人关乎国家的长治久安,中国古代选官用官制度蕴含了许多政治智慧。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武帝元光元年“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举后直接授官,充分适应了君子贤人任官以“轨德立化”的思想。自东汉光武帝始,察举实施中“授试以职”,举主对秀才、孝廉先委以一定职务,以此检验其是否“便习官事”,合格者方举至中央。顺帝阳嘉元年考试经术笺奏,从而出现了一个新环节,构成了察举制向科举制演进的初阶。

——摘编自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材料二  唐代科举考生可以“怀牒自列于州县”,允许自由报考,当时的取士原则兼顾着士子的平日才学和科场表现,若仅就规则而言,尚不周严。为杜绝舞弊,自宋真宗朝始,各级考试的试卷一律“封弥”、“誊录”,由皇帝主持的殿试也实行初考、复考、详定三级评定制度。

——摘编自哀行需《中华文明史》

(1)据材料一,概括西汉察举制的选官原则,简述东汉察举制的发展表现。

(2)据材料二,归纳唐宋时期科举制的发展特点,分析科举制的进步性。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古代选官制度所蕴含的政治智慧。

 

 

(1)选官原则:以德取人;发展表现:注重官员的吏治能力;举荐与考试相结合。 (2)特点:开放性(允许自由报考);严密化。 进步性:①扩大官吏来源,扩大统治基础;②追求公平公正;③加强中央集权;④提高官员素质。(3点即可) 政治智慧:选贤任能注重德才兼备;鼓励官员积极治国理政;构建完善官员考察机制。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古代选官制度,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联系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1)西汉察举制的选官原则,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分析得出是以德取人。东汉察举制的发展表现,可以根据材料中的“自东汉光武帝始,察举实施中‘授试以职’,举主对秀才、孝廉先委以一定职务,以此检验其是否‘便习官事’,合格者方举至中央”分析得出注重能力、举荐与考试相结合。 (2)唐宋时期科举制的发展特点,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允许自由报考”“为杜绝舞弊,自宋真宗朝始,各级考试的试卷一律‘封弥’、‘誊录’,由皇帝主持的殿试也实行初考、复考、详定三级评定制度”等信息分析得出。科举制的进步性应当联系所学有关内容,从对官吏来源、选官方式、官员素质和中央集权等方面产生的影响来回答。古代选官制度所蕴含的政治智慧,应当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从选官注重德才兼备、鼓励官员积极治国理政和构建完善官员考察机制等方面来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明太祖实录》载:“南雄商人以货入京,至长淮关,吏留而税之,既阅月而货不售。商人讼于官,刑部议吏罪当纪过。上曰:‘商人远涉江湖,将以求利,各有所向,执而留之,非人情矣。迟留月日而使其货不售,吏之罪也。’命杖其吏,追其俸以偿商人。”这表明当时

A.政府鼓励朝贡贸易 B.国家重视堵塞税收的漏洞

C.商人地位得到提高 D.区域间存在长途贩运贸易

 

查看答案

《析津志》所载,元大都城内外商业行市即达30余种。其中,米市、面市、缎子市、皮帽市、鹅鸭市、珠子市、柴炭市、铁器市,皆在今北京积水潭北的钟、鼓楼一带,这是因为南方来的漕运船只皆停泊在积水潭上的缘故。这一商业布局体现出

A.南北方物资交流频繁 B.政府严格监管商品贸易

C.北京水资源非常丰富 D.元朝对外贸易十分广泛

 

查看答案

俞森《荒政丛书》卷五记载:“一妇每日纺棉三两,月可得布二匹,数月之织,可供数口之用,其余或换钱易粟,或纳税完官。”材料表明中国古代

A.农业是财政的主要来源

B.已显露近代化的曙光

C.小农经济并非完全封闭

D.重农抑商已有所改变

 

查看答案

剪纸是在中国农村历史悠久、广为流传的一种民间艺术。它所表现的内容多与农村生活相关。如图剪纸最能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特点的是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查看答案

“瞧米字落黄昏,彭总督徒瞪双目。五星红旗飘,光照南疆塞北。高奏凯,主权恢复,侮辱今朝束。颂美景,昌盛繁荣,遍地荆花吐馥。”这阙词的題目最有可能是

A.《拥子入怀﹣﹣澳门回归十周年》 B.《回归倒计时感赋》

C.《七子之歌》 D.《宝鼎现庆香港回归》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