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币是春秋战国时期在魏、晋、韩、赵、燕(部分)等中原广大地区较为流行的一种货币,其形状源于生产农具中的铁铲。这反映出当时
A.各诸侯国货币趋于统一 B.货币受农耕经济的影响
C.官营棉纺织业较为发达 D.中原地区农耕经济均衡
柳宗元在《分封论》中说:“彼封建者,更古圣王尧舜、禹、汤、文、武而莫能去之;盖非不欲去之也,势不可也。……封建,非圣人意也。”这一观点说明西周实行的分封制
A.是形势所迫的统治策略 B.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C.沿袭了前代的制度模式 D.带有较强的神权色彩
考古发现是历史研究的重要证据。下图考古发现反映的是我国早期的一种文字,其特点之一是
A.图画性强 B.线条粗壮 C.笔画平直 D.大小匀称
农学家周季维在河姆渡出土的稻粒形态分析鉴定书中指出:“在同层堆积中尚存大量空秕稻壳及稻叶、茎秆凝块……证为水生型一年生栽培稻,而非采集稻野生稻和多年生野生稻。”该鉴定表明
A.中国是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B.黄河下游率先进入农业社会
C.河姆渡先民已成功培育水稻 D.新石器时代农耕技术较粗糙
二战以来,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战后初期(二战结束到50年代末)呈现出两大阵营对峙的格局。在这一时期,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展开政治、经济、军事的全面对峙。
材料二 60至70年代逐渐形成了三个世界并存的世界格局。它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第三世界的兴起;二是帝国主义阵营的分化;三是社会主义阵营的解体。
材料三 80年代末90年代初雅尔塔冷战格局被打破,两极格局彻底终结,但新的世界格局的定格还需要有一个长期的、渐次的演变过程。目前,虽然对未来世界格局存在各种各样的预测,但已达到共识的是未来世界将不再是一极、两极而是迅速发展的多极世界。
——以上均摘自赵立坤《20世纪世界政治格局演变探析》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列举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展开政治、经济、军事全面对峙的表现。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第三世界兴起的主要表现及影响,概述帝国主义阵营分化的表现。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目前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态势。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影响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主要因素。
有学者认为新中国建国以来的外交经过了立国外交(1949—1978)建国外交(1978—2012年)强国外交(2012年后)三个不同时段和三种不同形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立国外交的主要目标是确保新中国能够站得稳,国家不被颠覆,政权不改变颜色。为了维护国家安全,需要在具体外交战略和方式上采取相应的形式,体现得比较明显的是结盟外交、斗争外交、革命外交。
材料二 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对外战略和外交实务转变为为经济建设服务。建国外交为中国利用和平稳定的战略机遇期,赢得经济发展的空间和时间,迅速增强国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过于强调经济发展利益和抢抓和平稳定的战略机遇期,有可能会影响领土问题、历史问题和其他政治安全问题的解决和利益的捍卫。
材料三 2012年中共十八大以后,中国对国家利益的诉求更加全面,往往将发展、安全、主权利益并列提出。未来的外交关键词将会是责任外交、全球外交、强国外交。所谓责任外交,是指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更多地履行相应的国际义务,扮演更为积极的国际角色,并展开相应的国际行为。所谓全球外交,就是随着中国国家利益分布的全球化,中国有必要从全局着眼,展开全球性外交行动。强国外交,就是拓展中国国家利益光谱,确定并扩大重要和核心的国家利益,使之服务于中国日益强大并保持居于世界前列地位的外交行动。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建国初期我国与社会主义国家结盟外交的主要表现。20世纪70年代,为对付苏联,中国和美国、日本关系正常化,列举主要史实。
(2)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与联合国合作开展责任外交的主要表现。21世纪以来,为加强国际合作,中国组织了哪些重要会议以推动全球外交?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中国在三个阶段外交的主要着眼点有何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