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和议》签订后,宋金结束了长达十多年的战争生活,开始走上了和平相处的道路维持了20余年的和平,两国通过權场贸易,丰富了两国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这说明《绍兴和议》
A.是双方平等协商的结果 B.使南宋与金实现永久和平
C.使南宋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D.促进了宋金经济的发展
王安石在青苗法中规定20%的利率,如农民借100钱,一-年到期后就需要还120钱。此外,新法还强行规定地方的贷款数额,地方官为(超额)完成放贷取息的任务,实行硬性摊派。这说明王安石变法
A.执行的效果并不明显 B.引起了统治集团内部的分裂
C.未能达到富国的目的 D.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农民负担
据统计,宋太祖时蓄兵十二万,太宗时十八万,章圣时四十万,仁宗时达到八十万。这一变化表明宋代
A.已放弃崇文抑武的方针 B.对军队建设的重视增强
C.军队的战斗力逐渐降低 D.百姓爱国参军意愿强烈
北宋路振的《九国志》冲记载,唐哀宗天祐四年(907年),郑璠攻打豫章城(今江西南昌)时,曾利用“发机飞火”烧毁该城的龙沙门,这一战例一般被认为是火药兵器出现的最早战例。据此可推断
A.火药是由军人发明的 B.唐末火药已运用于军事
C.火药最迟出现于唐代 D.火药加速了唐朝的灭亡
唐朝两税法规定:“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度所取与居者均,使无侥利。居人之税,夏秋两征之,俗有不便者正之。”这一规定
A.减少了政府收入 B.体现了公平原则
C.简化了收税名目 D.扩大了收税对象
唐太宗时期,在门下省设政事堂,除三省长官外,其他较低的官员也可参加机务,只要在他原有的官衔下,加上一个“参议朝政”“平章政事”或“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政事”之类的名号,便有资格参加政事堂会议。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提高中枢行政效率 B.完善管理体制
C.提升民主决策水平 D.强化君主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