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南宋士大夫试图以“我欲仁,斯仁至矣”的个体伦理自觉来确立个人成圣成贤的道德追求。...

南宋士大夫试图以“我欲仁,斯仁至矣”的个体伦理自觉来确立个人成圣成贤的道德追求。当国家危急存亡之秋,他们舍生取义,毁家纾难,临危授命。据《宋季忠义录》校订凡例所述,南宋末年抗元死节的英雄就有500多人。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民主意识的萌发 B.理学思想的影响

C.政府政策的激励 D.市民阶层的兴起

 

B 【解析】 南宋时期,理学思想得到进一步发展。理学视封建三纲五常为天理,认为其是人人必须遵守的道德信条。材料体现了官僚士大夫恪守儒家纲常名教的规定,严格约束自己,以期成圣成贤这是理学思想发展的表现。故B项正确;“我欲仁,斯仁至矣”的大意为我想要仁德的时候,仁德就在我身边了。材料主要反映了南宋时期士大夫面临国家危亡时的高风亮节,并不涉及民主意识。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政府政策的激励和市民阶层的兴起是主要原因,CD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为元大都坊巷布置示意图。政府规定“各商业店铺沿街而立,街巷内部不再设商店”。元代这种坊巷规划

A.旨在保证商业公平竞争 B.仍未突破坊市界限

C.削弱了城市的经济功能 D.利于保护居住环境

 

查看答案

《金史·兵志)说,“金之初年,诸部之民无它徭役,壮者皆兵,平居则听以佃渔射猎习为劳事,有警则下令部内,及遣使诣湖鹁堇征兵”,又说“其部长日鹁茧,行兵则称曰猛安、谋克"。据此可知,早期的猛安谋克

A.是军政一体的部落组织 B.是对中原政治制度的创新

C.扩大了金朝的统治基础 D.推动了金朝的封建化进程

 

查看答案

《绍兴和议》签订后,宋金结束了长达十多年的战争生活,开始走上了和平相处的道路维持了20余年的和平,两国通过權场贸易,丰富了两国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这说明《绍兴和议》

A.是双方平等协商的结果 B.使南宋与金实现永久和平

C.使南宋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D.促进了宋金经济的发展

 

查看答案

王安石在青苗法中规定20%的利率,如农民借100钱,一-年到期后就需要还120钱。此外,新法还强行规定地方的贷款数额,地方官为(超额)完成放贷取息的任务,实行硬性摊派。这说明王安石变法

A.执行的效果并不明显 B.引起了统治集团内部的分裂

C.未能达到富国的目的 D.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农民负担

 

查看答案

据统计,宋太祖时蓄兵十二万,太宗时十八万,章圣时四十万,仁宗时达到八十万。这一变化表明宋代

A.已放弃崇文抑武的方针 B.对军队建设的重视增强

C.军队的战斗力逐渐降低 D.百姓爱国参军意愿强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