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有学者认为:“董仲舒是西汉一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家……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因循...

有学者认为:“董仲舒是西汉一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家……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因循守旧等劣根性,都与之直接相关。”这一观点

A.肯定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

B.肯定董仲舒的“独尊儒术”主张

C.否定董仲舒的“天人合一”思想

D.否定董仲舒的“三纲五常”学说

 

D 【解析】 试题本题主要考查董仲舒的思想成果。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本题是在否定董仲舒的思想,是在否定董仲舒的“三纲五常”学说,因为“三纲五常”学说造成了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因循守旧等劣根性,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本题不是考查“天人感应”学说而是考查“三纲五常”学说,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本题不是考查“独尊儒术”主张而是考查“三纲五常”学说,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本题不是考查“天人合一”思想而是考查“三纲五常”学说,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上秦始皇采纳丞相李斯提出焚书的建议,所焚之书包括两部分:一是统一前的列国史记,二是百姓私藏的《诗》《书》和百家语;至于秦国的史书、博士所藏的图书和百姓家藏的医药、卜筮、种植的书不在内。关于材料所涉及事件下列说法最准确的说法是

A.所焚之书内容不可靠 B.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需要

C.统治集团内部派系斗争的结果 D.统治者的个人喜好

 

查看答案

“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也。”上述主张出自春秋战国哪位思想家

A.老子 B.孟子 C.墨子 D.韩非子

 

查看答案

    材料一:明朝士大夫徐光启是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徒,他将心目中的西学,分为大小二种。大的是宗教,小的是科学。他立志传播与发扬的,不是宗教而是科学。他认为天主教不仅是一种理论,可以满足人们对超自然的探索与信仰,而且还是一种治术,就是治理社会的手段。但徐光启的最终目标,并不是让大家都成为天主教徒。他说“欲求超胜,必须会通;会通之前,必须翻译”。

——杨早《简说中国人》

材料二:徐光启毕生致力于数学、天文、历法、水利等方面的研究,尤精晓农学。1607年,徐光启在家乡进行甘薯、棉花等的农业试验,总结出许多种植、耕作的经验,写了《甘薯疏》等农业著作。1627年,徐光启完成了《农政全书》。该书按内容大致上可分为农政措施和农业技术两部分。其中“荒政”作为一目,有18卷之多,为全书12目之冠。徐光启非常热衷于搜集新驯化栽培的作物,无论是粮、油、纤维,无不如此,这就使得《农政全书》成了一部名副其实的农业百科全书。徐光启认为,水利为农之本,他曾同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等人一起翻译了《泰西水法》,介绍西方水利知识。

——摘编自施欣《论徐光启科技及教育思想的历史意义与当代价值》

(1)根据材料一,概括徐光启看待西学东渐的观点。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徐光启的历史贡献。

 

查看答案

    材料:1917年4月,美国参加欧战。中国驻美国大使顾维钧立即判断协约国必胜,力促北京向德奥宣战。同时设立专门小组搜集材料  并予以分析,为在战后和平会议上争取废除不平等条约做准备。顾称:“现在正是时机,中国应该在即将召开的和会上向各国鸣不平,以争回某些失去的权利。”但巴黎和会并没有令中国人如愿。消息传回国内,引发了以“五四运动”为代表的“国民外交”浪潮,各派政治力量都向社会展现自己的主张,从而出现了一场对中国内政、外交都有深远影响的思想启蒙运动。打破了只为高官垄断外交的禁戒。北京政府对是否在和约上签字发生分歧,无奈之余任由代表团自行决定。中国代表团拒绝在这个和约上签字,成为27个参会国中惟一拒绝签字的国家。美国驻华公使芮恩施评价道:“这一次中国的大觉悟,总括看来,可以使我们断定中国将来的重要国事必须要先得国民的意见,必须要合乎国民的需要。”巴黎和会代表团于1919年9月10日签字对奥和约,废除了奥匈帝国在中国的一切特权;10月13日,顾维钧签署航空专约,使中国领空权得以维护。

——根据唐启华《北洋修约史》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使中国政府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参战的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16世纪的英国出现了一种矛盾的历史现象:一方面是资本主义兴起,另一方面是传统主义文化的强化。传统主义文化给资本主义的发展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影。传统主义文化的勃兴首先表现在宗教节日增多。“黑死病”之后,随着人口和资源关系的改善,人们把多余的时间用于娱乐和消遣,同时由于人们对死亡的恐惧也助长了迷信和宗教情绪。传统主义的另一个重要表现是吃喝之风日烈。因此,基督教人文主义者反对教会的迷信、愚昧和放纵,力图返本开新,重振原始基督教的纯净道德和风习。对传统生活方式的改造并不完全是出于神学和道德方面的考虑,它也包含着经济方面的动机。经济因素在新兴民族国家的社会经济政策中以及世俗的、带有重商主义倾向的思想家的著作中表现的尤为明显。

材料二  英国的“移风易俗”运动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16世纪早年至1570年左右集中在宗教节日及庆典活动上。但是,传统的生活习性并没有因此消失,而是以新的形式表现出来。因此1570年以后英国的“移风易俗”运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改革更为直接地涉及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如禁止赌博,反对酗酒,打击明娼暗妓,严肃性道德等。这场改革运动使英国完成了对传统主义文化的改造,从而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兴起。

——以上材料均摘自向荣《移风易俗与英国资本主义的兴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移风易俗”运动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况英国“移风易俗”运动的特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