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的封国与夏商时期的封国不同,不是在原部居地上就地册封,而是把同姓王族或异姓功臣分封到边远的地方或新征服的土地上,这样封国内不仅有不同氏族宗族的居民,而且由从外迁入的受册封者的氏族统一管理。这反映了西周的分封制
A.对各种政治势力之间的矛盾起着制衡作用
B.使夏商以来的血缘族体逐渐走向瓦解
C.使边远和新征服的地区同内地周文化一致
D.使封国自主经营的积极性发挥了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问题:图1和图2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你认为哪一个更具历史意义?为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15年,英国土地贵族控制的议会颁行“谷物法”,规定只有在小麦价格超过每夸特(计量单位)80先令(货币单位)时,才准许进口谷物。而因为麦价很少高过80先令,一般都在50-60先令之间,所以“谷物法”一直是起作用的。
——据夏炎德《欧美经济史》
材料二 英国长期以来实行的是保护性的重商主义政策,从17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实行的“航海条例”到1815年颁行的“谷物法”都体现了这一政策。但到19世纪前半期,强大的英国工北已经不再需要国家来保护了,相反地,这个政策只能阻碍商品的自由流通,因而不利于英国工此的发展。1832年议会改革后,上台掌权的工业资产阶级的代表们便开始了争取废除一系列重商主义法律的斗争,到1864年终于迫使议会废除了“谷物法”,“航海条例”也在1849年被取消了。在1846-1849年间,议会又取消了200多种左右的商品进口税。
——据吴于虚、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三 “谷物法"废除后,外国农产品大量涌入英国市场,使英国农场主受到外国廉价粮食竞争的严重威胁,但英国农业仍然获得了发展。资本主义大农场逐步建立起来,以畜力、水力或蒸汽为动力的各种农北机器陆续出现,并开始使用化学肥料,在推广优良畜种、增加种植品种、改进排水方法等方面也都有进展。1850—1870年间,英国农北产量增加一倍。
——刘淑兰《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近现代经济史》
请回答:
(1)根据上述材料,分析英国政府颁布“谷物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谷物法”的废除表明英国经济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分析这种变化产生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谷物法”废除后英国农业发展的原因。
国家观念是一定时期人们对国家的认知,不同时代国家观念的内涵不同。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摘自《孟子》
柏拉图认为,正义是一个城邦(国家)秩序井然稳定发展的基础……国家的三个阶层,即统治者、武士和生产者,它们各自的德性应该是智慧、勇敢和节制。统治者的职能是依靠智慧,理性地管理国家;武士的职能是发挥激情,勇敢地保卫国家;生产者的职能是节 制欲望,安分守己,努力劳动。
——摘自张志伟《西方哲学十五讲》
(1)依据材料一,概括孟子和柏拉图国家观念的相同点。结合所学分析形成上述观念的共同原因。
材料二、自秦以来,大一统一直是中国政治文化的根本价值诉求,是中国历史发展的 主轴。“大一统”既是历代封建王朝追求的目标,也是治理国家的工具。从政治框架的理想 构建、严格吏治、重视民本、德法相依等诸多措施,到血缘历史文化的认同,“大一统”深 刻地影响着中国的发展。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选择一个角度阐释中国古代的“大一统”的内涵。
材料三、中世纪的欧州,教权不断扩大。11 世纪末至 13 世纪末,基督教神权国家观(教权至上)成为国家观念最显著的特征。14、16 世纪,意大利政治思想家马基雅维利主张国家的根本问题是统治权,统治者应以夺取和保持权力为目的。法国政治思想家让·博丹第一次提出将主权视为国家的根本属性,主权是超乎公民和居民之上、不受法律限制的最高权力;国家则是由许多家庭及其共同财产所组成的、具有一种最高主权的合法政府;主权具有绝对性、永恒性特征,不可分割、不可转让、不受限制。15、18 世纪,现代意义上的国家观念逐渐发展起来。英国思想家洛克发展了国家观念,强调代表人民意志的议会主权至上。卢梭的“人民主权说”成为西方不可超越的主权理念……在国家权力结构中“人民意志”被赋予更高的地位,为国民对于民族国家的认同与效忠莫定了基础。
——摘编自姚璐《全球化背景下国家观念的擅变》
(3)阅读材料三,对西方“国家观念”的发展历程进行解读。
雍正时期,清廷限制民间开矿,朝廷垄断了一批获利甚多的矿产。1872年,李鸿章以 洋务企业需外洋煤铁极多为由,建议清廷以官督商办的形式开发本国矿产资源。清政府 采纳其建议,决定在部分地区试办。这一变化反映了
A.废除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 B.工业文明冲击农业文明
C.适应创办民族工业的需要 D.商品经济代替自然经济
据统计,1860 年前清朝洋纱占土布用纱量的比重不足 1%,1894年增至23.4%;1860年洋布占全国棉布比重为3.2%,1890年国内开始有少量机织布的生产,1894年洋布和国产机织布占全国棉布的14.2%。这一变化反映了
A.自然经济在缓慢地瓦解 B.列强在华通商口岸投资设厂的影响
C.中国棉花种植面积下降 D.洋纱洋布排挤土纱土布的进程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