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的政治主张是共和主义,单以这一点来说,我认为就有责任...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的政治主张是共和主义,单以这一点来说,我认为就有责任从事革命。”“而且共和政治不仅因为他是政治的根本原则,适合于中国国民的需要,并且在进行革命上也是有力的。”

——宫崎滔天《三十三年之梦》

材料二、农村包围城市表面看起来很怪异,实际上却有很多精妙之处,它在当时促使中国革命的成功,在当今社会同样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井冈山道路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材料三、他和他的同事找到了一条富国强民的道路。在达成这个目标的过程中,邓小平也引领了中国根本转型,不论它与世界的关系方面,还是它本身治理结构和社会方面。在邓小平领导下出现的这种结构性转变,确实可以成为自两千多年前汉帝国形成以来,中国最根本的变化。

——傅高义《邓小平时代》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从事革命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其思想成果。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村包围城市”的实践成果。如何理解其“在当今社会同样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富国强民”道路和“根本转型”的内涵。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三者的共同目标。

 

 

(1)孙中山反对专制,崇尚共和。 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 (2)指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建立新中国)。 从国情出发;理论要与实践相结合;关注三农问题,切实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 【解析】 试题(1)根据“共和政治不仅因为他是政治的根本原则,适合于中国国民的需要”,可知孙中山反对专制制度,认为民主共和适合中国发展需要。而关于他的思想成果,学生在回答出1905年的三民主义时,还要注意回答出1924年的新三民主义。 (2)根据“在当时促使中国革命的成功”可知该道路最终促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而典型标志性事件为新中国的成立。根据所学,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反帝反封建任务的基本完成。而关于它的现实意义,学生可结合它对当今解决农村问题有借鉴作用这一角度来回答。 (3)从“一条富国强民的道路”可知它指的是邓小平实行改革开放,走出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而这种根本转型学生可结合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相关内容来思考。正是因为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使几千年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故而才有了材料中的“在邓小平领导下出现的这种结构性转变,确实可以成为自两千多年前汉帝国形成以来,中国最根本的变化”。关于三者的共同点,学生要注意它们都属于对中国如何实现民族复兴的探索和尝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鸦片战争后,中国面临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志士仁人开始探讨西学的文化内核和价值基础,推动了中国的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世纪中期,中国官绅承受西方所加的冲击,并被迫采取应变的对策。19世纪后半期,中国先知先觉之士认识到中国正面临数千年来一个巨大的变局,将产生一个从所未见的创新机运。

——摘自王尔敏《中国近代思想史论》

材料二:甲午战后的几年,是中国思想界的一个很重要转折期,从这时开始,中国才比较正规地迈进到自觉理智地向外国学习的历史进程。国人对西学的领悟从感性的“力”的浅层次,深入到理性的“智”的层次,并进而引起了西方思想文化和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第一次大融合。

——摘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第四卷

材料三:1917﹣1923年的思想革命,代表了中国对西方冲击的第三阶段回应,这一阶段的思想觉醒,标志了从传统的中国基础向完全西化的进一步转变。但它的主要成功,在于引进了西方的思想和推毁了中国的传统,而不是创造了新的思想体系和新的哲学学派。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期,官绅为应对“变局”提出的策略;19世纪后半期,先知先觉之士抢抓“新机运”的表现。以此判断时代的主题。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人对西学的领悟由感性到理性转变的原因;指出西方思想文化和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第一次大融合的成果,并说明时代赋予先进知识分子的新的历史使命。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使民众思想觉醒的介质及典型事件。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国近代思想变化的特点。

 

查看答案

    文学艺术来源于生活,文学作品往往是一定时期社会生活状况的反映。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当时文人看来,“这种文学形式”是“小道”,不是载道的工具、治国平天下的手段。但是,在诗歌走上“雅正”道路而较少表现纯粹的个人生活情感特别是男女恋情的情况下,它正是以其娱乐艺术的性质、不够堂皇正大却也较少拘谨的地位,而弥补了诗的不足,获得意外的兴旺。

——摘编自内藤湖南《宋代文化特征》

材料二  宋代之后起源于吴地(今天苏州、上海一带)水上人家的“吴歌”被士大夫们改编传唱……从“劲歌狂舞”逐步变为“浅吟低唱”。……明朝万历首辅沈一贯在陈述1598年的社会情景时说:“往时私议朝政者不过街头巷尾,口喃耳语而已,今则通衢闹市唱词说书之辈,公然编成套数,抵掌剧谈,言之有理即可无顾忌。”

——摘编自刘志琴《吴歌与人文启蒙——重识江南小调》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被称为“小道”的文学形式是什么?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文学形式“兴旺”的原因。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宋代以后中国文学创作的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文学作品和社会生活的关系。

 

 

查看答案

下图是被认为是20世纪世界建筑艺术一朵奇葩的朗香教堂。它突破了历史上所有的教堂样式,不再遵循建筑由墙面、屋顶等构成的传统形式,而是以扭曲怪诞的造型、变化自由的构图,创造出一个令人惊奇、难忘的教堂形象。与这一建筑艺术风格最为接近的美术作品是

A. 《自由引导人民》

B. 《拾穗者》

C. 《日出·印象》

D. 《格尔尼卡》

 

查看答案

某位作家在为自己的作品写前言时宣称:“我不过是位历史学家的书记而已……收集激情的主要事实,描绘各种性格,选择社会上的主要事件……写出一部史学家们忘写的历史,即风俗史。”该作品是

A. B.

C. D.

 

查看答案

“许多知识分子和历史学家将它视为是对于启蒙运动的反弹,是一种对启蒙时代的反思。启蒙时代的思想家强调演绎推理的绝对性,而它则强调直觉、想象力和感觉,甚至到了被一些人批评为非理性主义的程度。”下列作品中与材料评价相符合的是

A.《巴黎圣母院》 B.《安娜卡列尼娜》 C.《人间喜剧》 D.《等待戈多》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