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材料 1935年11月4日国民政府宣布实施法币法案以后,法币成为国民政府统治区流...

    材料  1935年11月4日国民政府宣布实施法币法案以后,法币成为国民政府统治区流通中的统一货币。抗战期间,由于法币发行量不断膨胀,致使物价飞涨,币值一落千丈。到1948年8月,法币流通量已达到640万亿元,为抗战前1937年6月的45万倍,法币的信用完全破产。为了挽救由于法币破产所引起的国民经济崩溃的局面,1948年8月19日国民政府公布了一系列财政金融法规。在《金圆券发行办法》中规定:发行20亿金圆券为本位币,限期以金圆券1比300万的比价兑换法币。但是,由于金圆券和法币一样,没有其他货物做准备,再加上国民政府统治区的日益缩小,财政赤字的继续增长,致使金圆券的币值迅速下降。仅到同年11月10日,在不足两个月的时间内,金圆券的发行量已经突破二十亿元的限额。11月11日,国民政府又出台了一个《修改金圆券发行办法》,宣布金圆券的发行总额将不以20亿元为限,而“另以命令之”。此后,金圆券的发行量就像洪水决堤,迅速膨胀。到11月底已超过30亿元,12月超过80亿元,到1949年4月又超过1900亿元,到5月18日,金圆券发行总额已达到98041亿元。在短短9个月的时间内,金圆券几乎成为废纸。

——摘编自《南京国民政府历次重要的币制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京国民政府金圆券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京国民政府金圆券改革的影响。

 

(1)背景:物价上涨,法币贬值,法币信用破产:军事失利,内战增加了国民党军费开支,出现财政危机:国民经济处于崩渍边缘。 (2)影响:引发了恶性通货膨胀,加重了人民的生活困难:使国民党进一步失去民心,加速其败亡;使民族资本主义经济陷入绝境 【解析】 (1)根据“由于法币发行量不断膨胀,致使物价飞涨,币值一落千丈……法币的信用完全破产”并结合所学内容可从通货膨胀严重、法币贬值信用破产、军事失利、国民党军费开支增加引发财政危机、国统区经济濒于崩溃等方面总结其进行金圆券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内容可知,金圆券的发行规模越来越大,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金圆券改革最终引发了恶性通货膨胀,加重了人民生活困难,国民党进一步失去人心,民族资本主义陷入绝境。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格列佛游记》是英国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创作的一部长篇游记体讽刺小说,首次出版于1726年。

主人公大事表

时间

主要事件

1699年5月4日

乘“羚羊号”起航

1699年11月5日

漂到小人国。这个国家有两个政党。他们的区别是一党穿的鞋跟高些,另一党的鞋跟低些。高跟党自认为是合乎古代制度的,而国王则偏向低跟党。因此,政府的官员都是低跟党的人担任。两党仇恨很深。皇太子则两边讨好。为此,他的鞋跟一只高,一只低。

1703年6月20日

到达大人国。国王是个非常博学的人。他“头脑清晰,判断也很精确”,他向格列佛询问欧洲的风俗、宗教、法律、政府和学术的情形。格列佛便向他讲述了英国近百年来发生的大事。但他听完却说:“这些大事只不过是一大堆阴谋、反叛、暗杀、屠戮、革命和流放”。

1707年4月13日

到达飞岛国。依据他们的计算,他们有理由害怕,当彗星运行到近日点时,在离太阳一定距离的位置上,彗星所吸收的热量,相当于赤热发光的铁热量的一万倍。彗星离开太阳后,拖在后面的一条炽热的尾巴约有一百万零十四英里长。如果地球从距离慧核或者彗星主体十万英里的地方经过,那么运行过程中地球必然会被烧成灰烬,太阳光每天都在消耗,却得不到任何补充,到最后全部耗尽时,太阳也就完了,而地球以及一切受太阳光照的行星,也都将因此而毁灭。

1715年12月5日

回国

 

 

从材料中提出炼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迄明末清初西方传教士来华之前,中国学者对从盘古开天辟地到三皇五帝的古史体系的编排已基本完成,中国民族文化起源本土一系说,渐成中国学术界的普遍共识。早在汉代,司马迁就在《史记·六国年表序》中较早提出“禹兴于西羌”之说。继司马迁之后,皇甫谧《帝王世纪》将西羌的祖先与传说的大禹相联系。在长期的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过程中,夷夏之间的界限逐步消泯,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逐步加强。明清之际,就连具有强烈民族意识和民族气节的黄宗羲也摒弃狭隘的民族观念,积极申论“蒙古亦中国矣”的观点。综上可知,历经唐宋元明时期,从饮食、衣服、社会经济生活到礼教,中国境内各族文化认同不断加强。

——摘编自周书灿《明末清初中国民族文化起源的中西“道统”之争》

材料二  虽然“中国”一词的产生可以上溯到公元前14世纪。但在公元前3世纪以前,它的大致意义是泛指同一文化的“诸夏”民族。自秦统一中国以后,当然更增强政治统一的意义,而于主权一概念,一直到19世纪,只有天朝在朝贡制度下之宗主权观念,而无列国并立主权国家之观念。但是到1895年以后,主权观念日渐成熟而普遍,所谓“国”的自我肯定,随之迅速发展。一般中国人自有的事物与名称,多加以“国”的冠称。例如“国权”、“国地”、“国民”等等,1900年以后出现的新名词更多。均反映出近代民族意识的增强,这也正代表主权观念所充实的民族主义思想。

——王尔敏《中国近代思想史论》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民族文化不断认同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民族主义思想变化的原因及影响。

 

查看答案

受自然科学的启发,认识到色彩的变化是由色光造成的,因此他们主张到户外去,在阳光之下依据眼睛的观察和现场的感觉作画,表现物象在光的照射下,色彩的微妙变化。能够体现上述绘画风格的是

A. B.

C. D.

 

查看答案

下表为苏联粮食产量情况表

年份

粮食产量(万吨)

1953

8250

1954

8560

1955

10370

1956

12500

1957

10260

1958

13470

 

 

据此可以推知苏联

A.已摆脱了斯大林模式 B.改革取得一定成效

C.新经济政策得到贯彻 D.浮夸现象日益严重

 

查看答案

英国1787—1796年间食物开支在总支出所占的比重为73.5%,1830—1839年占61.5%。人们的休闲活动五花八门,酒馆、咖啡馆、戏院、公众演讲、音乐会、展览馆、运动场、妓院……都成厂许多人光顾的地方,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农业机械化业已实现 B.民主政治的发展完善

C.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 D.个人主义精神的泛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