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徽州木刻版画蓬勃发展,作品内容多为《二十四孝图》《状元及第》《包公打龙袍》《昭君出塞》等。这一现象反映了
A.程朱理学的传播
B.地域性商帮的形成
C.市民阶层的兴起
D.活字印刷术的发展
宋明理学的开创者之一周敦颐认为,“万物”是从水、火木、金、土五种特殊实物变化而来的,五种特殊实物是从阴阳二气变化而来的,阴阳二气又是从“一”变化而来的。这表明宋明理学
A. 成为了社会的主流思想
B. 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C. 根植于久远的文化传统
D. 彻底冲破了传统思想
西汉初年“布衣将相”状况不同,东汉初年创业集团大都出自“士族大姓”。以光武帝君臣而论,基本都是南阳、河北地区的士族大姓,往往同时具有“士人”和“大姓”的双重身份。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A. 君主专制制度日趋衰落
B. 东汉政治重心向东转移
C. 儒学独尊后的社会变化
D. 贵族等级制的不断发展
“董仲舒提出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三纲思想,构建了国家与家族之间的纵向顺从关系,同时将忠孝引入政治领域,使君臣关系披上了天地之道的外衣。”材料观点意在说明董仲舒
A.继承了儒家原始的民本思想
B.完善了儒家学说的思想体系
C.将儒家学说提升为统治思想
D.强化了家国同构的封建秩序
《后汉书·何敞传》记载,东汉章帝时的何敞,“及举冤狱,以《春秋》之义断之,是以郡中无怨声,百姓化其恩礼”。这表明( )
A.儒学开始成为统治思想 B.地方政府治理方法得当
C.基层司法审判较为公正 D.儒学具有社会政治效应
先秦道家对法的态度有一个明显的转变过程。早期道家认为“法烦刑峻即民生诈”,后期道家则把法上升到“天下之准绳,人主之度量”的高度。这一变化表明
A.“礼治”逐步让位于“法治”
B.道家未形成统一的核心思想
C.“法治”思想顺应时代要求
D.道家和法家的主张日益趋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