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成祖时期,阁臣不得直接管理六部诸司事物,诸司奏事也不得通告阁臣,但阁臣“禅益不在尚书下”,“自正统后,始专命内阁条陈”。据此可知,明代内阁
A.化解了皇权与相权矛盾 B.阁臣的参政权不断扩大
C.逐渐控制国家决策大权 D.逐步成为法定行政中枢
宋朝建立后采取改革措施,让三司脱离宰相的控制而总管财务,自成独立的体系,直接对皇帝负责,宋朝改革的主要目的在于
A. 转移宰相的权力
B. 提高三司的地位
C. 加强君主的权力
D. 消除地方的割据
“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还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撰‘奉行’而已。”该制度下
A.三省长官皆宰相,相权被分散 B.中书省负责草拟,下辖六部
C.门下省地位最高,掌握决策权 D.尚书省有封驳权,权力最大
《太平御览》卷二一四引《晋阳秋》曰:“陈群为吏部尚书,制九格登用,皆由于中正。考之簿世,然后授任。”材料中所述的制度是
A.军功爵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西汉初年,在王国的政治架构上,王国的傅、相由中央任命,王国仅有二千石以下官吏的任免权,而相“总纲纪、统众官”。这一举措
A. 推行于“推恩令”颁布后
B. 有利于调动地方的积极性
C. 直接导致“七国之乱”
D. 意在防范封国的势力壮大
史载:“公元前246年,秦王嬴政即位。当是之时,秦地已并巴、蜀、汉中,越宛有郢,置南郡矣。北收上郡以东,有河东、太原、上党郡„„五年„„初置东郡。”这说明
A.郡县制作为新的地方行政区划在先秦已出现
B.秦国在战国时期率先设立了郡县制
C.秦国通过郡县制把全国纳入国家政治体制中
D.秦对新征服的领土全部采用郡县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