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0年《北京条约》取消了之前对传教活动只限于五口的限制,对此美国教会传教史专家拉托勒特指出,1858年和1860年的条约使传教士和中国基督教徒的地位起到了一个革命性的变化。这表明
A. 中国逐步接受宗教信仰自由原则
B. 基督教成为列强侵华的重要工具
C. 传教士和基督徒的合法权益得到维护
D. 基督教在华传播得到了政策性的保障
英国首相巴麦尊训令侵华将领义律,要占有一些口岸作为居留地,“这些地方应该有良好的海港,并对军事防卫提供天然的便利”,并指出“台湾北端对面的„„是最值得考虑的”„„这五个口岸,便成了条约第三款内容了。材料中的应是
A.福州 B.宁波 C.上海 D.天津
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1840年以前是我们对人家不公正,1840年以后是人家对我们不公正。”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前一个“不公正”指列强发动侵略战争,签订不平等条约
B.后一个“不公正”指中国自诩是天朝上国,视外国为蛮夷
C.西方对中国不公正的原因是工业革命后商品输出的需要
D.后一个“不公正”的出现主要是由前一个“不公正”引起的
搜集和整理历史资料,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某同学从图书馆借来了《康雍乾三朝实录》、《论军机处与极权政治》、《“文字狱”的研究》等书,准备写一篇历史小论文,下列论文题目最符合他想法的是
A.叙说清朝的民族政策
B.论中央集权的加强
C.试析封建专制的强化
D.论丞相制度的废除
明成祖时期,阁臣不得直接管理六部诸司事物,诸司奏事也不得通告阁臣,但阁臣“禅益不在尚书下”,“自正统后,始专命内阁条陈”。据此可知,明代内阁
A.化解了皇权与相权矛盾 B.阁臣的参政权不断扩大
C.逐渐控制国家决策大权 D.逐步成为法定行政中枢
宋朝建立后采取改革措施,让三司脱离宰相的控制而总管财务,自成独立的体系,直接对皇帝负责,宋朝改革的主要目的在于
A. 转移宰相的权力
B. 提高三司的地位
C. 加强君主的权力
D. 消除地方的割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