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二战后,他把经济改革的重点放在农业方面: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实行提价收购鼓励...

二战后,他把经济改革的重点放在农业方面: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实行提价收购鼓励农民与农场开垦荒地:种植玉米,提高粮食产量。文中的他是

A.斯大林 B.勃列日涅夫 C.赫鲁晓夫 D.戈尔巴乔夫

 

C 【解析】 赫鲁晓夫改革是从经济领域开始的,改革的重点和突破口是农业,材料中“经济改革的重点放在农业方面……种植玉米,提高粮食产量”符合赫鲁晓夫改革的措施,故C符合题意;斯大林时期,优先发展重工业,构建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故A不符合题意;勃列日涅夫改革的重点是工业,故B不符合题意;戈尔巴乔夫改革重视科技进步对经济的促进作用,试图以经济管理的方式代替行政命令干预的做法,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有学者指出,苏联作为当时欧洲几乎最落后的国家,又面临资本主义的包围、特别是法西斯的侵略,值此生死存亡关头,很难有比斯大林模式更好的选择。这揭示出斯大林模式

A. 深受当时国际环境的影响

B. 迅速壮大了苏联的工业实力

C. 实现了苏联的工业化目标

D. 是适应战争形势的战时体制

 

查看答案

余粮收集制确保国家收集了大量的粮食,但也导致了农业生产生产日益萎缩。特别是在1921年,国内形势已转向和平,农民却还没有看到余量收集制结束的希望,于是不满情绪便变成了绝望情绪,农民由消极对抗变成公开反抗。据此可知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应该强制推行

B.余粮收集制不符合国情

C.苏俄社会主义道路违背了马克思主义

D.经济政策转变的迫切性

 

查看答案

在1929年从美国开始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中,西方各国经济停滞,物价下跌严重;而在197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中却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经济停滞与通货胀并存。这一现象表明

A. 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调节作用丧失

B. 世界经济体系将各国经济紧密连接

C. 政府过多干预对经济发展产生影响

D. 自由放任政策加剧经济领域的矛盾

 

查看答案

1932年美国总统竞选期间,罗斯福提出了一系列有别于“自由放任”的施政主张,说明他准备

A.继续实行“自由放任”的政策 B.运用政府权力干预经济发展

C.通过扩军备战促进经济复苏 D.利用过剩物资救济失业家庭

 

查看答案

1929—1933年,美国不少著名文化人被卷入赤贫人群。《愤怒的葡萄》的作者约翰.斯坦连一块肥皂都买不起,只好使用猪油加草木灰和盐做肥皂洗衣服。这种现象最有可能源于

A.世界大战

B.环境恶化

C.自然灾害

D.经济大危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