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时,在黄河、长江、珠江三大流域相继形成了一些较大的经济区,每个经济区都有一两个经济中心,这些经济中心当时叫“都会”,主要有关中的长安,河南的洛阳,巴蜀地区的成都,岭南地区的番禺(即广州)等。这说明当时( )
A.区域经济呈现多元化发展 B.经济重心开始逐渐南移
C.城市经济功能超过政治功能 D.政治需要推动经济发展
春秋时期兴起的“五德终始说”认为:夏朝为木德,殷商为金德,周为火德,根据五行生克理论,金克木,火克金。据此理论取代周朝的秦朝应为水德。这体现了( )
A.天下一家的思想观念早已形成 B.五行阴阳学说成为主流政治思想
C.统治者追求政治传承的合法性 D.自然环境的变化影响朝代的更迭
商代的甲骨卜辞对商人的农事活动有大量的记载,几乎包括与农业有关的各个方面,后世所谓“五谷”、“六畜”在卜辞中也都有反映。这说明当时( )
A.小农经济开始形成 B.农业已成为社会生产的重要部门
C.占卜抑制经济发展 D.神权与王权相结合促进农业发展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茶与糖的相遇”
“茶与糖的相遇”反映了近代世界的政治经济发展。茶于1649年引进英国后,上流社会的女性流行喝下午茶,并以此作为高贵的象征。18世纪,茶已成为百姓的日常消费品了。茶之所以能成为日常消费品,是因为它已变成了与糖结合在一起的饮料。加了糖的茶比牛奶和麦芽都便宜,有提神作用。由于欧洲人对糖的需求源源不断,种植因主转向种植甘蔗和生产蔗糖,到1700年,美洲新大陆已经变成巨大的蔗糖工厂。加糖的红茶最终成为产业革命时期城市工人的生活必需品,工人阶级出中现了“茶歇”,在工作间歇喝上一杯加糖的茶能迅速补充热量,提高工作效率,在心理上更能适应工厂的劳动强度。英国茶的消费也曰益增多,茶税从1700年的2万磅升至1800年的2000万磅。
——摘编自(美)西敏思《甜与权力——糖在近代历史上的地位》等
指出材料所反映的一种重大历史现象,结合世界史的相关内容进行评述。(要求:写出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评述准确全面、史论结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世纪10年代,《新青年》杂志有过一场汉字存废问题的讨论。主张废汉字的学者认为:汉字难识难写,不便推广;“新理新事新物之名词,一无所有”;“欲使中国民族为二十世纪文明之民族,必以废孔学,灭道教为根本之解决,而废记载孔门学说及道教妖言之汉文,尤为根本解决之根本解决。”近代以来,汉语中出现了大量新词汇。下表内容为新词汇)示例。
(1)结合所学,分析“废汉字”主张提出的时代背景。
(2)以“挑战与应对——百年来汉语的变迁”为主题,对表格进行解读。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古代,“王者以民人为天,而民人以食为天”,民食问题事关政权稳固。据《礼记》记载,周朝禁止出售不成熟的根食和水果等:汉代,干肉腐坏变质出售致病,商贩及监管者“与盗同法”。《唐律疏议》规定,明知脯肉已经变质而不及时焚毁构成的刑事犯罪将受重罚,“其有害心,故与尊长食,欲令死者,亦准谋杀条论;施于卑贱致死,依故杀法”。《宋刑统》要求食品行业从业者必须加入行会,由行会对食品质量负责:明嘉靖时,“发现猪羊肉灌水,及米麦等插和沙土货卖者,杖八十”。
——摘编自蒲丽娟王伟《政治伦理视域下的古代食品安全治理及启示》
材料二:1860年《食品掺假法》授予地方政府自愿设立“公共分析师”的权力,此前,英国政府和议会对食品生产和梢售基本上是放任自流的。1872年英国中央政府开始介入食品安全,制订《食与药品掺假法》。189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新的《食品与药品稍售法》,授权中央政府可以干预地方政府强制实行,地方政府官员玩忽职守将被追责:1906年的“芝加哥牛肉事件”迫使英国议会授予英国政府时进口食品的监管权。至此,英国的食品安全监管基本形成。
——摘编自温小辉冯杰《从自由放任到多层级全面深入监管——英国食品安全立法的演进》
材料三: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组成“全国食品卫生领导小组”,组织对食品种养、生产、经营和进出口等环节的治理。1982年11月,食品卫生领域的第一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试行)》通过。1981年,卫生部制定了食品卫生标准研发五年规划,陆续发布了80多项标准。1984年,我国正式成为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成员,积极参与国际食品标准制定。
——摘编自胡颖廉《改革开放40年中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和机构演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历史上食品安全治理的特点和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食品安全监管的演变过程。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开放初期食品安全治理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