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统一六国后,在全国范围推行郡县制,该制度与分封制相比较最主要的差别在于
A.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 B.县级以下设基层行政机构
C.有利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 D.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调动
有学者认为,耕用牛犁,使用铁器,是农业耕作技术的革命性突破,是划时代的进步。这一“革命性突破”发生在
A.西周 B.春秋战国 C.汉代 D.唐代
《西周史》指出:“西周分封,以姬姜为主,其中已有血亲与婚姻的韧带,休戚相关,其来有自。天子与诸侯,诸侯与臣属,并不是新发展的投靠与依附。”由此可知,西周分封的对象主要是
A.先代贵族 B.姬姓子弟 C.功臣 D.贤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孙思邈(581-682年)陕西耀县人,唐代最著名医学大师。自幼聪明好学,善谈老庄且喜好钻研佛教典籍。当时社会风尚是“朝野士庶,咸耻医术之名,多教子弟诵短文”。孙思邈目睹民众缺医少药,个人幼遭风冷之疾经历,遂立志成为“苍生大医”,毅然放弃仕途。太宗、高宗两代帝王都特招孙思邈入京准备授予官职爵位,他却婉言谢绝,但进京后孙思邈有了更多机会接触长安医家,阅览各类医药书籍。
他在《千金方》中系统总结了古代以来医药学成就,并提出了自己的医学思想。他强调要在熟读熟记古代典籍、理论基础上,又须妙解阴阳、五行等。且还需具备哲学、史学以及其他学科知识等,留意钻研,加入个人见解。另外特别注重行医之“诚”即医德,痛斥“治病枉死过半的庸医”。在医学著作排列上,体现了“先妇人小儿,后丈夫者老”原则。此外他注重实践,考察了关中、四川等地风土人情、采集药材、炼丹制药等。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思邈的医学思想。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孙思邈医学思想与成就产生的历史背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4年秋,斯大林与丘吉尔关于在希腊保加利亚、南斯拉夫划分势力范围达成协议,美国人表示不太欣赏。在波兰政府问题上英美与俄国有争吵。罗斯福不清楚德国投降后俄国是否参加对日作战?条件如何?1945年初雅尔塔会议召开,确定了最后歼灭德国和打败日本的战略方针,重新绘制战后欧亚政治版图,联合国的建立问题取得很大进展。丘吉尔与斯大林只用写在半张纸上的百分比协议决定了东欧东南欧一些国家的命运。罗斯福同意了俄国参战的条件,即恢复日俄战争中俄国失去的在中国和远东的领地和特权。会上丘吉尔还声明坚决反对把香港归还中国。
——根据《外交史》等资料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雅尔塔会议召开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雅尔塔会议的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商鞅(约前390—前338年),卫国人,生于大变动的战国中期,“少好刑名(法律)之学”。入秦,得秦孝公重用,实行变法。他认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为使秦国在争霸兼并战争中获胜,商鞅第一次变法就公布《法经》,实行连坐,轻罪重刑。实行依军功授田宅,把军功分为二十等,论功行赏。鉴于秦国地广人稀,规定“僇(努)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其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收为孥(全家罚作官奴)”。第二次变法“废井田,开阡陌”;统一度量衡与货币;开始按户按人口征收军赋;设立41个县为地方一级行政机构……“(商鞅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乡邑大治。”(《史记·商君列传》)商鞅变法受到旧贵族的处处阻挠破坏,最后商鞅也被车裂而死。但后人曰:“商君虽死,秦法未亡”。
——据《秦史稿》等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与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对“商君虽死,秦法未亡”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