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有学者指出:“西周的封邦建国实现了以姬姓为主的贵族阶层、被征服的臣仆、封地土著三...

有学者指出:“西周的封邦建国实现了以姬姓为主的贵族阶层、被征服的臣仆、封地土著三种人的结合,突破了纯粹的血缘组织框架。”该学者主要强调,分封制

A.打破了血缘宗法关系 B.扩大了西周的疆域范围

C.以确立了官僚政治体系 D.体现地缘与血缘的结合

 

D 【解析】 依据材料信息可知,“以姬姓为主的贵族阶层”体现了血缘政治,“被征服的臣仆、封地土著”体现了地缘政治,该观点体现了地缘与血缘的结合,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以姬姓为主的贵族阶层”体现了血缘宗法关系,并未被打破;B选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分封制扩大了西周疆域范围;C选项错误,西周政治仍是贵族政治。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文明的交流,区域的合作,是世界历史演进的重要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传统外销商品如丝绸、茶叶和瓷器等多产于东南沿海地区,特别是南北朝以来,中国的经济重心逐渐南移,东南沿海地区的农业和手工业比较发达,产品精巧繁多,如果沿陆上丝绸之路运输诸如丝绸、瓷器等货物,不仅运输工具落后(主要是骆驼),路途遥远,运输成本昂贵,而且在长途跋涉中极易破坏,要是不幸遭遇战乱或抢劫,则更是血本无归。……商人们宁愿从海路运输货物。这在客观上促进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勃兴。

——陈潮《试论海上丝绸之路兴起的原因》

材料二  1996年4月,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五国元首在上海会晤,共同签署了在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领域相互信任的协定,并确立了五国元首定期会晤的“上海五国机制”。2001年6月,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六国元首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

上海合作组织的宗旨是:加强各成员国之间的相互信任与睦邻友好;鼓励各成员国在政治、经贸、科技、文化、教育、能源、交通、环保及其它领域的有效合作;共同致力于维护和保障地区的和平、安全与稳定;建立民主、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摘自《“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历史》必修一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海上丝绸之路兴起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指出汉代丝织品通过“陆上丝绸之路”的远销区域和唐宋以来“海上丝绸之路”外销的重要商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与上海五国机制相比,上海合作组织的新变化,简述上海合作组织建立的意义。

 

查看答案

历史的发展是一个延续和传承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罗马共和国建立之初,平民为了摆脱悲惨的命运,同贵族进行了长期的斗争,其斗争的焦点之一就是反对贵族的司法垄断和专横,迫切要求制定成文法律。《十二铜表法》正是平民反对贵族统治取得的一个胜利成果。《十二铜表法》内容庞杂,包括民法、刑法和诉讼程序,基本上是习惯法的汇编。它不仅是罗马法从习惯法演进为成文法的里程碑,也成为后世罗马法的渊源,对于中世纪和近代欧洲法学也有重要影响。

——摘自李红《浅谈古代罗马法的形成与发展》

材料二  “王在法下”是英国法治传统与生俱来的属性之一。了解英国宪政的法治传统不得不提到几部法律文献,1215年《大宪章》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个限制封建王权的文件。1689《权利法案》是以法律形式限制国王权力,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理论和法律基础,确立了议会高于王权的原则。1701《王位继承法》则进一步限制王位的继承权和任命法官等权力,使得权力中心进一步偏向议会,并明确宣告司法独立制度的确立,为英国宪政道路进一步扫清障碍。

——整理自唐铭遥《浅析英国宪政传统》、孙晔《早期英国司法独立过程初探》

材料三  1787宪法是新大陆第一份具备高度法律意义的文件,与之相当的就是古罗马的十二铜表法。在文明世界的其他民族或国家,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我们似乎都未曾见证过这两部法典所带来的那种奇特气象:它们创生于民族成长的开端之处,却又如此强有力地影响了随后民族法律的发展,进而又影响到整个民族的生活方式。

——林国荣《托克维尔眼中的美国1787宪法与古罗马十二铜表法之比较》

(1)根据材料一,指出《十二铜表法》颁布的原因,概括《十二铜表法》与习惯法的历史联系。

(2)根据材料二,以“大事年表”的方式,梳理英国“王在法下”传统的形成过程,结合所学,指出至18世纪初期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确立的两大原则。

(3)综合以上材料,结合所学,请选择:①阐述1787年宪法给“新大陆”带来的重要意义;②评述罗马法在世界法制史上的地位。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二战后初期,美国面临的紧迫问题并不是苏联入侵西欧的直接威胁。当时的问题在于:西欧疮痍满目,工厂寂然无烟,铁路网七零八落,农村田园荒芜;1947年4月法国雷诺汽车厂工人首先掀起罢工运动,随后在5、6月间又发展为遍及各行各业的全国性罢工运动。英国、意大利、比利时等国的工人运动也风起云涌。

——摘编自刘绪贻主编《美国通史(第6卷)》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不得不承认西欧的伙伴地位,表示“决心用一种新的彬彬有礼的态度来很好地倾听北约伙伴的意见”,并把1972年定为“欧洲年”,以示对西欧的重视。

1973年,欧共体提出要努力做到在国际舞台上“用一个声音说话”。1974年,出任欧共体执行主席的联邦德国外长谢尔说:“在‘九国’商谈有关政治行动、组织结构和自己前途的每一张谈判桌上,我们不能保证都有美国的座位。”

——据《历史》必修二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战后初期西欧出现的主要问题,结合所学,指出美国政府针对这些问题在经济上采取的主要举措及结果。

(2)根据材料二,对照材料一,指出70年代美国与西欧国家关系的变化,结合所学,从西欧的角度概括指出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8年5月,布热津斯基(时任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一到北京就说,总统派我来是谈中美关系正常化问题的。……美国和中国有着共同的利益和相似的长远的战略关系。当代世界的主要特征之一是,苏联崛起为全球大国,这个特征使我们团结起来。

邓小平认为中国要搞改革开放,就必须借助美国实现现代化。……美国人认为,中国搞现代化对其有利……从长远来看中国是一个潜在的、有利可图的市场。……这样,双方终于决定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据马京波《重谈邓小平》、资中筠等《改革开放中的美国因素》整理

材料二 

1978年

可口可乐公司获准向中国出售第一批瓶装可乐,并提供制罐和罐装设备

1982年

中美合资北京建国饭店开业,两年后向全国推广经营管理方法

1985年

中美合资高科技企业中国惠普有限公司成立

1987年

美国快餐公司肯德基第一家门店在北京开业

……

……

 

 

——据资中筠等《改革开放中的美国因素》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中美建交的文件,并分析中美建交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改革开放吸收“美国因素”的表现,结合所学,指出至20世纪90年代中国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

 

查看答案

“别了,雅尔塔”寓意着战后美苏两极格局的崩溃,其标志性事件是

A.不结盟运动兴起 B.东欧剧变 C.欧盟成立 D.苏联解体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