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中国古代各家对教育有着不同的主张。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孔子成长的时代,鲁国政...

中国古代各家对教育有着不同的主张。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孔子成长的时代,鲁国政乱……“陪臣执国命”成为当时各国的普遍态势。孔子认为,正是因为内心道德秩序的缺失才导致社会秩序的崩坏,要想修复礼乐秩序,必须从人心入手。因此,既然无望入朝执政扭转乾坤,那么退而育化人心也是从根本上培育社会的元气。

——闫志《历史突围:图说春秋战国》

材料二  他(韩非)理想中的境界是,“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三  在董仲舒看来,老天生民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就设立君王以使民善之。因为民性不善,才有立王的必要。民得之于天的未善的性,要接受君王的教化才能变善,君王的天职就是通过教化使民性成善。

——摘编自曹影《“性三品”:董仲舒社会教化的理论根据》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孔子从事教育的目的。为达目的,他提出了哪些主要主张?

(2)材料二中韩非子提出了什么主张?结合所学指出这一主张在当时的积极作用。

(3)据材料三指出董仲舒的基本主张及理由。为此,汉朝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措施?综合以上材料,指出古代中国教育的特点。

 

 

(1)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孔子从事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教化民众,匡正社会秩序。 主张:仁、礼 (2)主张: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作用:稳定社会秩序,推动变法。 (3)主张:社会教化理由:人民有善质而未实现,君主有教化人民的责任; 措施:设立太学和郡国学; 教育服务于政治、以儒学教育为主、私学和官学并存。 【解析】 (1)根据“孔子认为,正是因为内心道德秩序的缺失才导致社会秩序的崩坏,要想修复礼乐秩序,必须从人心入手”可得出目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知道强调“仁”和“礼”。 (2) 主张:根据“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可直接得出结论;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家思想在当时相对其它思想派别来讲具有加强统治的实用性,同时也推动了秦国等国变法的出现。 (3) 主张:根据材料“老天生民有善质而未能善, 于是就设立君王以使民善之”可以知道结论是“社会教化”;理由:根据材料“因为民性不善,才有立王的必要”等可以得出结论;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兴办学校加强儒学教育;特点:从目的、内容与形式等方面分析挤得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某学者曾说:“在过去的时间里,科学之手对于人类朴实的自恋有过两次重大的打击。第一次是认识到我们的地球并不是宇宙的中心,而是大的难以想像的世界体系中的尘埃……第二次是生物学的研究剥夺了为人类特创的特殊优越性,将人类废为动物的后裔。”据此推断“两次重大的打击”

A.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兴起

B.推动自然科学体系的初步建立

C.对人类的自身价值观造成冲击

D.打击了基督神学权威

 

查看答案

1687年,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他对支配天体运动的若干定律的发现,推动了启蒙运动,并对政治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此可见,牛顿的发现推动启蒙思想家(  )

A.相信存在着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

B.发现了支配人类的永远不变的法则

C.提出了自由放任主义理论的一般原则

D.宣扬国家权力高于教会的基本原则

 

查看答案

某西方学者指出:“由于具有自然属性的世界正在被人认识,因此这些思想家认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很快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这已成为一种共识。”材料中“这些思想家”

A.复兴了古希腊人文精神

B.开启了人与上帝的直接对话

C.提示了宇宙运行的奥秘

D.设计了“理性王国”的政治蓝图

 

查看答案

1748年孟德斯鸠发表《论法的精神》,他主张立法机关为贵族院和众议院,贵族院由世袭的贵族组成,众议院通过普选方式由各区域的人民选出的平民代表组成,两院同时有立法权,有各自的议会、各自的考虑、各自的见解和利益。这一见解

A.反映了三权分立的思想 B.体现了近代代议制的特征

C.深刻影响了英美等国议会制度的建立 D.有效防止了专制独裁

 

查看答案

启蒙运动不仅倡导一些核心价值理念,而且还发展出一整套如何实现核心理念的制度安排;不仅讲自由、平等、博爱,还要讲如何建立一套制度来确保人民的权益和政治权力不被滥用。这体现出启蒙运动的特征是

A. 迫求个人独立自由

B. 注重国家管理民主化

C. 倡导依法治国理念

D. 主张核心理念制度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