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继承者自居,要重续先秦的“道...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继承者自居,要重续先秦的“道统”,开宋代“新儒学”之先河。宋代士大夫对国家社会使命感强烈,形成了“以天下国家兴亡为己任”的群体自觉。二程推崇《大学》一书,强调格致诚正修齐等个人道德修养是治国平天下的基础。南宋朱熹则撰述《四书集主》,强烈表达希望以道德提升政治的看法。北宋范仲淹、王安石两次变法显示了宋代士人的士气高昂。但南宋权臣排除异已,使士大夫们开始从社会改革的方向寻求出路,如朱熹提倡成立社仓赈济贫困的农民,以乡约维系宗族邻里的秩序,并在书院倡导学问,即是另一种追求经世思想的体现。

——摘编自三民书局《高中历史》

材料二  1919年12月,胡适高屋建瓴地将整理国故与“研究问题、输入学理”一并当作“再造文明”的手段,视为新思潮的题中应有之义,从而将其纳入到新文化发展战略中来,并予以重要的位置。他不仅对整理国故的意义、原则及方法等作了深入的阐释,并在《红楼梦》等小说考证、白话文学史、古代思想家以及禅宗史研究等方面,作出了开风气之先的业绩。

1920年,从一战后的欧洲旅行归来的梁启超出版《欧游心影录》,他希望“人人存一个尊重爱护本国文化的诚意”,“要用那西洋人研究学问的方法去研究他,得他的真相”,“把自己的文化综合起来,还拿别人的补助他,叫他起一种化合作用,成了一个新文化系统。”然后,“把这新系统往外扩充,叫人类全体都得着他好处”。梁启超全力投入到整理国故的学术建设中去,出版了《儒家哲学》《中国历史研究法》《陶渊明》等著作,仅两年间连续讲演中国文化学术,在200次以上。

——摘编自秦弓《“整理国故”的历史意义及当代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新儒学”的新特点及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国初期新文化运动的变化,并分析“整理国故”运动出现的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唐宋和民国时期在思想创新中弘扬传统文化的异同。

 

(1)新特点:更加重视先秦的《大学》等“四书”;儒学学习更重视哲理思辨;注重个人修养和完善;主张经世致用,凸显责任感、使命感。 意义:推动儒学哲理化,理学产生使儒学获得了新的发展;顺应“重文轻武”的政治环境,成为国家治理的重要思想;关注世俗社会,礼下庶人,积极推动社会改革,构筑和谐社会。 (2)变化:从批判传统文化到弘扬传统文化;再造文明从强调西学到重视国学。 原因:新文化运动需要新发展;一战暴露了西方文明的局限性;尊重爱护本国文化;西方提供了学术研究的科学方法;胡适、梁启超等学者带头钻研。 (3)相同:经世致用;将传统精髓和现实需求相结合;托古创造新的文化系统;受现实冲击而调整方向。 不同点:前者:借鉴佛教、道教的哲理思辨;延续过去的内在道统;立足儒家思想。 后者:借鉴西方的科学方法;对外扩充,造福人类;涉猎各种传统文化。 【解析】 (1)新特点:依据材料一中“二程推崇《大学》一书,强调格致诚正修齐等个人道德修养是治国平天下的基础。”、“士大夫们开始从社会改革的方向寻求出路……即是另一种追求经世思想的体现。”信息结合宋明理学相关所学从更重视《大学》等“四书”、更重视哲理思辨、注重个人修养和完善、主张经世致用,凸显责任感和使命感等方面分析宋代“新儒学”的新特点。 意义:依据材料一中“强调格致诚正修齐等个人道德修养是治国平天下的基础……强烈表达希望以道德提升政治的看法。”、“士大夫们开始从社会改革的方向寻求出路”从促进了儒学的发展、成为国家治理的重要思想和推动社会变革等方面分析宋代“新儒学”的意义。 (2)变化:依据材料二中“1919年12月,胡适高屋建瓴地将整理国故与‘研究问题、输入学理’一并当作‘再造文明’的手段……并予以重要的位置。”、“梁启超全力投入到整理国故的学术建设中去”等信息结合新文化运动的内容相关所学可从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再造文明的侧重点等方面指出民国初期新文化运动的变化。 原因:依据材料二中“……从而将其纳入到新文化发展战略中来”、“1920年,从一战后的欧洲旅行归来的梁启超出版《欧游心影录》”、“人人存一个尊重爱护本国文化的诚意”、“要用那西洋人研究学问的方法去研究他,得他的真相”、“把自己的文化综合起来,还拿别人的补助他,叫他起一种化合作用,成了一个新文化系统。”等信息结合所学从新文化运动自身发展的需要、一战的影响、尊重爱护本国文化、西方提供了学术研究的科学方法、学者的个人努力等方面分析“整理国故”运动出现的原因。 (3)相同:依据材料一中“……即是另一种追求经世思想的体现。”、“二程推崇《大学》一书,强调格致诚正修齐等个人道德修养是治国平天下的基础。”、“但南宋权臣排除异已,使士大夫们开始从社会改革的方向寻求出路”及材料二中“1920年,从一战后的欧洲旅行归来的梁启超出版《欧游心影录》”、“把这新系统往外扩充,叫人类全体都得着他好处”信息结合所学从经世致用、将传统精髓和现实需求相结合、托古创新、受现实冲击而调整方向等方面比较两者的相同之处。 不同:前者:依据材料一中“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继承者自居,要重续先秦的‘道统’……二程推崇《大学》一书……”及材料二中“……并在《红楼梦》等小说考证、白话文学史、古代思想家以及禅宗史研究等方面,作出了开风气之先的业绩。”、“要用那西洋人研究学问的方法去研究他,得他的真相”、“把这新系统往外扩充,叫人类全体都得着他好处”等信息结合所学可从借鉴思想、目的和立足点等方面比较两者的不同。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91年,中央提出要加强社会主义学习,时任上海市委书记的朱镕基(初高中分别毕业于湖南师大附中、长沙市一中)指示,上海学社会主义理论主要学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反映出朱镕基当时

A.坚持走改革开放的道路

B.纠结姓“资”姓“社”区别

C.倡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对苏联解体后的问题思考深刻

 

查看答案

1956年,毛泽东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下表为目录内容,它(     )

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

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

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

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

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

党和非党的关系

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

是非关系

中国和外国的关系

 

 

A.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方针

B.反映了当时社会矛盾的复杂性尖锐性

C.为社会主义革命奠定思想基础

D.属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方针

 

查看答案

辛亥革命前,孙中山谈民族主义,主要是指推翻满清专制政府。1924年新三民主义的阐释,在谈民族主义的时候,主要则是指反对帝国主义,甚至在解释民权主义时,也与反对帝国主义紧密结合。这个变化反映出(     )

A.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B.国共可以为共同目标而合作

C.中华民族基本概念的转变 D.当时西方殖民侵略骤然加强

 

查看答案

1904年,梁启超在《中国之社会主义》一文中指出:社会主义其最要之义,不过曰土地归公,资本归公,专以劳力为百物价值之原泉,麦喀士曰:“现今之经济社会,实少数人掠夺多数人之土地而组成之者也……中国古代井田制度,正与近世之社会主义同一立脚点。这反映出(     )

A.梁启超成为了马克思主义者 B.社会主义思想当时影响广泛

C.梁启超对社会主义认识透彻 D.马克思主义在晚清时有介绍

 

查看答案

1915年陈独秀在《青年》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他指出:“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人身。新陈代谢,陈腐朽败者无时不在天然淘汰之途,与新鲜活泼者以空间之位置及时间之生命。人身遵新陈代谢之道则健康,陈腐朽败之细胞充塞人身则人身死;社会遵新陈代谢之道则隆盛,陈腐朽败之分子充塞社会则社会亡”陈独秀发表此文的主要意图是(     )

A.宣传民主与科学 B.抨击封建思想道德

C.呼吁青年改造国家 D.强调青年的重要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