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贸易战的背后往往有政治利益或意识形态的较量。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早在中华人民...

贸易战的背后往往有政治利益或意识形态的较量。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美国政府就确定了要利用经济手段对新中国施加压力的方针。国务卿艾奇逊在1949年2月28日向国家安全委员会提出《关于美国对华贸易的政策》的报告时就说,中共既要解决中国的吃饭问题,又要重建国家,它势必寻求外援,寻求与西方的贸易,因此“在共产主义理论与中国的具体现实之间的第一个冲突大概会具体地在经济领域中产生”,“正是在对华经济关系领域中美国具有对付中共政权的最有效的武器。”3月3日,这一报告作为国家安全委员会第41号文件获得总统批准。

——陶文钊《禁运与反禁运:五十年代中美关系中的一场严重斗争》

材料二  70年代初,美国维持对华的严格的贸易管制,不仅使美国商业在国际市场上处于受歧视的不利地位,美国每年还要为此付出4000—7500万美元的经济代价,而且,这种管制中的治外法权“成为美国与西方盟国经济摩擦的火种,进而发展成为二者之间的外交问题”。尼克松在其回忆录中也承认这样的事实:近20年来,美国一直在世界上鼓吹和带头孤立和封锁新中国,不但没有奏效,反而遭致自己对华利益的巨大损失。在这种情况下,尼克松政府决定缓和对华的贸易管制,作为调整对华政策的突破口。

——何海波《尼克松政府对华贸易管制政策的缓和》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总统批准艾奇逊报告的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70年代尼克松政府决定缓和对华贸易管制的背景。

(3)综合材料并结合所学,以“合作与分歧”为主题,就1949年以来的中美关系的发展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60字左右)

 

 

(1)原因:美国敌视社会主义阵营,希望通过贸易遏制新中国。 (2)背景:贸易战导致美国经济严重受损,美国与盟友关系紧张。 (3)小论文(例文) 中美关系总体朝向健康良性的合作方向发展,但时有分歧。 新中国成立之初,美国对中国采取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包围的政策,中美关系几乎隔绝。 20世纪70年代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劣势,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于是尼克松总统访华,中美关系缓和,50年代以来美国遏制中国所形成的外交僵局终于被打破。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 新时期以来,中美两国合作交流的程度大大加深,但美国在全球推行霸权主义,中国以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为外交政策的目标,两国在经济、政治等领域仍有摩擦。 【解析】 (1)原因:根据材料“正是在对华经济关系领域中美国具有对付中共政权的最有效的武器。”结合所学可知,美国敌视社会主义阵营,希望通过贸易遏制新中国。 (2)背景:根据材料“70年代初,美国维持对华的严格的贸易管制,不仅使美国商业在国际市场上处于受歧视的不利地位,美国每年还要为此付出4000—7500万美元的经济代价”可知贸易战导致美国经济严重受损,美国与盟友关系紧张。 (3)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围绕中美各个时期的经济发展关系的特征及背景进行分析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在屈辱和抗争中不断走向觉醒和团结。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始也。吾国之大患,由国家视其民为奴隶,积之既久,民之自视亦如奴隶焉。……吾国之人视国事若于己无与焉,虽经国耻、历国难,而漠然不以动其心者,非其性然也,势使然也。且其地太辽阔,而道路不通,彼此隔绝,异省之民,罕有交通之事,其相视若异国焉。……故非受巨创负深痛,固不足以震动之。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1898年)

材料二  我们要知道,在当年,一个国家落后,不仅仅会招致侵略,更重要的是会造成国人的民族情感和国家意识的淡薄。关于这种情况,我们只要拿1895年的公车上书运动与1919年的五四运动略作比较,就可以明了其中原委。(前者)仅仅集中在文武官员和一些中心城市的举人中间,在全国大多数地方几乎没有太多反响。

(而后者)全国各大中城市几乎都有响应。其实际参与者,既有上层政府官员,更有大批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甚至还有相当多的普通市民,包括工人和店员卷入其中。不仅其参加人数超过公车上书运动不知多少倍,而且影响也大得太多了。

——杨奎松《何谓民族主义及我们应该怎样爱国?》

材料三  《义勇军进行曲》问世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悲愤歌声,便很快就传遍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甚至在世界上每一个角落,只要有中国人的地方,无论他是哪一个民族的中国人,都会有人唱它。(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布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该《宣言》强调国共合作对伟大的中华民族的前途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

——郑大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与中华民族自我意识的觉醒》

(1)据材料一,指出国人对国事“漠然”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甲午一役”唤起民族资产阶级为挽救民族危亡开展的主要爱国活动。

(2)据材料二,概括五四运动超越公车上书运动的主要表现。

(3)有学者认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枢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推动中华民族觉醒和团结的主要因素。

 

查看答案

建立什么样的政治体制和国家体制往往受到本国的历史传统、经济发展的水平、乃至国际环境等因素的制约。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新英格兰出现的骚乱,我们商业上的不景气以及笼罩全国各地的那种普遍的低迷消沉情绪,在很大程度上(如果不是完全的话)归咎于最高权力机构的无权。

------华盛顿1787年给友人的信

材料二英国光荣革命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没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材料三: 中国没有以民主的名义使自己陷入政党争斗的局面,而是以一党体制实现现代化,发展出一种独特的纵向民主形成稳定的关键……

------2011年,美国著名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新著《中国大趋势》

请回答:

1)美国是如何解决材料一中所面临的问题的?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光荣革命的完美之处。英国找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有哪些?

3)联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材料三中的观点。(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00字左右。)

 

查看答案

冷战结束后,一些实力较强大国或国家集团,极力争取“极”的地位,出现一种“多元争极”的态势。这一“态势”反映出

A.新国际格局尚未定型

B.国际力量出现了平衡

C.美国力量遭到了削弱

D.世界多极化基本形成

 

查看答案

《全球通史》叙述道:“……欧洲不再是世界棋盘上的一个卒子——或两个卒子,东欧和西欧;中国也已不再是苏联的卫星国或地位较低的伙伴。”材料表明

A.两极格局形成 B.多极化趋势出现

C.两极格局瓦解 D.世界新格局形成

 

查看答案

美国学者帕尔默说:“杜鲁门总统及其幕僚,还有绝大多数美国人都相信,苏联笃定要牢牢控制中东欧,进而要在全世界范围内发起进攻。美国政府由此制定了一套全球性的‘遏制’战略。”材料中“遏制”战略的开端是

A.政治上发表反苏反共的国情咨文

B.经济上援助控制西欧以对抗苏联

C.军事上与盟国组成反苏战略同盟

D.外交上孤立封锁中华人民共和国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