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欧中世纪的经院哲学家认为来世的得救高于现世生活,但他们也歌颂人性的尊严;12世纪的抒情诗欢呼四季之美,赞美爱情的欢乐;13世纪的雕刻家更注意对人类如实描绘,人物雕像变得更合乎自然比例,面部的表情也更加如实。这反映出人文主义在西欧
A.已深入到各阶层 B.源于宗教信仰
C.促进了思想解放 D.历史较为久远
早期罗马法认为妇女对眼前可能出现的后果有一定的认知度,但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后果往往无法预知,因而规定妇女可以与他人缔结钱款方面的债务契约,但不能与他人缔结不动产方面(无法预知后果)的契约。这一规定
A.保障了法律的公平公正 B.体现了男权对妇女的约束
C.保护了妇女的经济权益 D.缓和了贵族和平民的矛盾
“最初,我们的许多干部都想不通。我们为什么要放弃集体生产共同富裕的原则而去走发家致富的道路?这不是我们曾经反对的资本主义道路吗?然而,群众却非常热心。”文中“干部想不通”的历史事件是
A.三大改造 B.“大跃进”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52年,中国代表团团长南汉宸在莫斯科国际经济会议上指出,“我们深信不同政治制度的国家是可以和平共处、发展国际经济贸易关系的。”南汉宸指示中国代表团,在对外贸易上不能向苏一边倒。中国和英法等国签订了一系列贸易协定。这反映出
A.社会主义阵营内部出现分化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促进外贸发展
C.美国在西方世界影响力下降 D.中国经贸政策突破意识形态因素
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认为“民族战争而不依靠人民大众,毫无疑义将不能取得胜利。”国民党则在抗战建国纲领中提出“欲求抗战必胜,建国必成,固有赖于本党同志之努力,尤须全国人民戮力同心,共同担负”。可见国共两党
A.都强调全民族抗战的重要性 B.都实施了全面抗战路线
C.都注意到抗日战争是持久战 D.都认为兵民是胜利之本
下表为1911~1933年全国30人以上工厂数及上海同类工厂数的统计表。该表反映出上海
A.一直处于全国经济中心地位 B.经济发展最为迅速
C.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地位突出 D.对中国革命影响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