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六七十年代,洋务派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企业,促进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1866年,铁匠方举赞、孙英德在上海虹口创办发昌机器厂,专为美国商人经营的船坞加工、打制船舶零件,三年后它开始用车床生产,转化为近代企业。1872年,广东南海商人陈启源自海外归来,次年在南海创办继昌隆缫丝厂,使用机器、雇佣工人,进行生产,产品行销欧美,获利颇丰。
——摘自人民版教材必修二
材料二 以1901年开始推行的“新政”改革为契机,清政府开始改弦更张,将过去历代王朝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一变而为“振兴工商实业”政策,在国家权力干预下大力发展民族工商业,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重商主义开始由一种思潮和地方经济活动转化为官方政策,对中国近代化历程产生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马敏《官商之间:社会剧变中的近代绅商》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产生的途径及空间分布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析清政府推行“振兴工商实业”政策的背景,简述重商主义成为官方政策后,对中国经济近代化的直接影响。
近日,欧洲议会通过了新一届欧盟委员会名单,我国外交部表示“中方始终支持欧洲一体化进程”。欧洲一体化起步于
A.欧元问世 B.《马约》生效 C.欧洲共同体诞生 D.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
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国倡导的先进理念再次为地区和世界经济繁荣发展注入中国力量。回顾历史,中国第一次举办这一高级别会议的地点是
A.杭州 B.上海 C.广州 D.南京
20世纪80年代,美国和苏联先后拍摄了一部题为《入侵阿富汗》的电影,美版结局是“阿富汗勇士虏获苏联士兵”;苏版结局是“苏军歼灭美国军官指挥的阿富汗游击队”。导致同一主题不同结局的主要原因是
A.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对立 B.电影导演历史知识的差别
C.美苏两国民众文化需求不同 D.美苏国际关系的亲疏远近
1947年美国宣称要协助世界回复至经济健全状态,不如此就没有政治的安定,没有牢固的和平。美国为此采取的措施是
A.出台杜鲁门主义 B.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实施马歇尔计划 D.建立华沙条约组织
“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在他们所设计的模范社会的原则和明确的活动方式上。但是,这些模范社会将如何取代现存社会的问题,他们从未认真地考虑过。他们虽然有社会变革的方案,但并不期望和打算通过无产者的起义来实现社会变革。他们肯定没有从革命或阶级斗争的观点来进行思考。”这说明“他们”
A.与马克思在未来社会设想上本质一致
B.主张以议会选举方式实现夺权
C.没有考虑采取暴力方式实现社会变革
D.反对真正变革现存的社会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