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中国之有周人,犹泰西之有希腊。”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东征平叛后,雄才...

“中国之有周人,犹泰西之有希腊。”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东征平叛后,雄才大略的周公旦对国家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周政权派同姓子弟、周室勋臣及异姓姻亲,于远离邦畿数百里乃至数千里之外的要冲地区建国,以宗族分权的形式扩大和巩固姬姓的家天下。这些分布在极其广大地域之内的周系诸侯,以宗法关系为基础,以礼乐制度为纽带,使周王朝在远较“大邦殷”的范围广阔得多的地域内实现了有效的统治,从而为三代之后的中央集权帝国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摘自马平安《中国政治史大纲》

材料二  这次改革根据农业的收入把公民分为四个等级:第一等级是地产收入达到500斗的公民,称“500斗级”;第二等级是收入达300斗、有养马能力者,叫“骑士级”;第三等级是收入达200斗、有牛耕田者,叫“牛轭级”;第4等级是收入在200斗以下的公民,称“雇工级”。根据公民所属的等级决定其所要承担的政治义务,等级越高,担任的公共职务越高;军事义务也按等级分配。这次改革还鼓励公民参加公民大会,参与公共事务的最后决策;新设立的民众法庭也对全体公民开放。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周公旦“重大改革”的主要内容,简述西周社会在血缘亲疏基础上形成的等级关系。

(2)阅读材料二,指出“这次改革”的领导者,概括材料二的要点。

(3)中国和西方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都出现过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但彼此之间差别显著。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①西周宗法等级制度的政治意义;②对古代雅典政治改革中财产等级制的认识。

 

(1)主要内容:实行分封制;完善宗法制;制定礼乐制度。等级关系:“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2)领导者:梭伦要点:按财产多少将公民分为四个等级;公民按等级分配政治义务(权力)和军事义务(权力);鼓励公民参加公民大会(参与公共事务的决策);全体公民都有资格参加陪审法庭。 (3)选择①:与分封制、礼乐制度共同构成周朝的主要政治制度;有利于扩大周朝的统治范围;有利于维护政治的稳定(或适应了当时统治的需要);为后世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奠基。 选择②:这一措施一定程度上改变贵族专权的局面;提高了平民的政治地位;促进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以财产标准代替血缘身份是历史的进步;但是平民与贵族在政治上的差距仍然存在(或“未能彻底化解社会矛盾”) 【解析】 (1)主要内容:根据材料一“周政权派同姓子弟、周室勋臣及异姓姻亲,……以宗族分权的形式扩大和巩固姬姓的家天下。这些分布在极其广大地域之内的周系诸侯,以宗法关系为基础,以礼乐制度为纽带,”可以总结出实行分封制;完善宗法制;制定礼乐制度。等级关系:根据所学可知,周朝按照血缘亲疏基础行成的宗法制上等级关系为: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2)领导者:根据材料二“这次改革根据农业的收入把公民分为四个等级”可知为梭伦改革内容可知领导者为梭伦。要点:根据材料“第一等级是地产收入达到500斗的公民……;第二等级是收入达300斗……”可知为按财产多少将公民分为四个等级;根据材料二“根据公民所属的等级决定其所要承担的政治义务,等级越高,担任的公共职务越高。军事义务也按等级分配。”可以总结出公民按等级分配政治权力和军事权力;根据材料二“鼓励公民参加公民大会,参与公共事务的最后决策;新设立的民众法庭也对全体公民开放。”可以总结出鼓励公民参加公民大会;全体公民都有资格参加陪审法庭。 (3)对于这种二选一的选择性题目,首先要仔细观察,选择一个自己熟悉的 内容来回答,明确以后要先回答出选择序号,然后用学过的内容来论证或根据所学写出答案。如选择①。主要从有利于扩大周朝的统治范围、适应当时统治的需要和为后世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奠基等方面进行分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其实是一场不流血的革命……到了1688年,英国的统治阶层已齐心协力,下决心要把詹姆士二世搞下台。他们不能容忍专制制度的恢复,更不能接受天主教的复辟;但同时,他们也不愿再看到新的革命,不愿让下层民众再参与国家政体的设计。它是英国历史的转折点,从表面上看似乎一切都没有变,只是换了国王,新国王还具有继承王位的最直接条件。但实质上新国王是由议会创造出来的,没有议会就没有国王的王位。

——摘编自钱乘旦、许明洁《英国通史》

材料二  《清帝逊位诏书》这个中国版的“光荣革命”,就其宪法义理上看,所表现出的核心原则……是和平原则。和平与暴力相对立,与战争相对立,面对着中华民国肇始之际的革命激进主义,清王室最终选择了以和平逊位的方式,将统治权转让给未来的共和立宪国体,由此避免了频仍不断的战争烽火和生灵涂炭。

——选自高全喜《政治宪法学视野中的〈清帝逊位诏书〉》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这场“不流血的革命”发生的原因,结合所学,分析它对国王与议会权力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清帝逊位诏书》发布的时间,简述该诏书发布的意义。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六七十年代,洋务派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企业,促进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1866年,铁匠方举赞、孙英德在上海虹口创办发昌机器厂,专为美国商人经营的船坞加工、打制船舶零件,三年后它开始用车床生产,转化为近代企业。1872年,广东南海商人陈启源自海外归来,次年在南海创办继昌隆缫丝厂,使用机器、雇佣工人,进行生产,产品行销欧美,获利颇丰。

——摘自人民版教材必修二

材料二  以1901年开始推行的“新政”改革为契机,清政府开始改弦更张,将过去历代王朝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一变而为“振兴工商实业”政策,在国家权力干预下大力发展民族工商业,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重商主义开始由一种思潮和地方经济活动转化为官方政策,对中国近代化历程产生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马敏《官商之间:社会剧变中的近代绅商》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产生的途径及空间分布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析清政府推行“振兴工商实业”政策的背景,简述重商主义成为官方政策后,对中国经济近代化的直接影响。

 

查看答案

近日,欧洲议会通过了新一届欧盟委员会名单,我国外交部表示“中方始终支持欧洲一体化进程”。欧洲一体化起步于

A.欧元问世 B.《马约》生效 C.欧洲共同体诞生 D.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

 

查看答案

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国倡导的先进理念再次为地区和世界经济繁荣发展注入中国力量。回顾历史,中国第一次举办这一高级别会议的地点是

A.杭州 B.上海 C.广州 D.南京

 

查看答案

20世纪80年代,美国和苏联先后拍摄了一部题为《入侵阿富汗》的电影,美版结局是“阿富汗勇士虏获苏联士兵”;苏版结局是“苏军歼灭美国军官指挥的阿富汗游击队”。导致同一主题不同结局的主要原因是

A.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对立 B.电影导演历史知识的差别

C.美苏两国民众文化需求不同 D.美苏国际关系的亲疏远近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