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有学者总结甲午战争中国存在七误:一误于战前对朝鲜问题始终犹豫不决;二误于日军侵朝...

有学者总结甲午战争中国存在七误:一误于战前对朝鲜问题始终犹豫不决;二误于日军侵朝时无备战决心;三误于平壤战役的用人不当;四误于国境线上的仓促布防;五误于大连旅顺迅速陷落;六误于北洋舰队困守威海;七误于不敢坚持长期抗敌。这学者旨在

A.指出结束专制政体的必要性 B.强调改革是重振国威的关键

C.强调清政府腐朽是战败主因 D.突出中国军备远远落后日本

 

C 【解析】 有学者总结甲午战争中国存在七误,总体是清政府战前判断失误、战争中指挥失误,即清政府腐朽是战败主因。故答案为C。该学者主要是总结了甲午战争战败的原因,没有体现要结束专制政体的必要性和主张进行改革,排除AB项;甲午战争中中国存在失误并不意味这当时中国的军备远远落后于日本,排除D项。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表是根据《中国货币史》整理的晚明赋役折银及影响进程表,这些进程有助于

进程一

农民从纳粮当差到纳银不当差—从身份到契约—与土地分离、雇工和商帮群体形成—市场化进程

进程二

农业从单一到多元—经管权与所有权分离—农业商品化—商业化进程

进程三

农村从封闭、半封闭到开放—市镇兴起—城市化进程

 

 

A.中国古代社会逐渐向近代社会转型 B.中国白银的储备剧增

C.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D.中国资本的原始积累

 

查看答案

北魏孝文帝改革时规定,士人品第有九,官分清浊,士族属于清品,当清官,寒门小人属浊品,只能充任浊官,这说明孝文帝注重

A.提高官员素质 B.缓和民族矛盾 C.少数民族发展 D.规范制度建设

 

查看答案

西汉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旨》中将“新道家”推崇为最高明的学派,理由是“道家使人精神专一(人与自我),动合无形(人与道),赡足万物(人与自然),其为术也,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这体现了当时

A.道家逐渐被推崇为正统 B.兼容进取整合的时代特色

C.士人无法实现思想创新 D.儒学正统地位得以确立

 

查看答案

《礼记﹒王制》记载:“平民祭把祖先的献礼是:春天荐韭菜,夏天荐麦子,秋天荐黍子,冬天荐稻子;韭菜配以鸡蛋,麦子配以鱼,泰子配以小猪,稻子配以鹅。”这说明商周时期

A.重农抑商意识严重 B.小农经济的盛行

C.对农耕经济的重视 D.注意农牧业协调发展

 

查看答案

法乃人类秩序的规则,法治乃当世共通理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律是可以移植的,人类社会很早就开始通过移植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来建立自己的社会秩序,法律移植也一直被当作促进社会变革的最直接、最有效率的工具。立法是一项很复杂的工作,在立法过程中对其他国家相关规则的考察是必不可少的。即使早在古罗马时代,罗马的立法者在立法之前也总是要派代表去其他城邦考察。从历史发展来看,欧洲国家在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两度掀起对罗马法研究和移植的热潮。

材料二  从19世纪后半叶起,亚洲国家开始移植西方法律,比如《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它更多地表现为接受外来规则和本土习惯法的融合,从而呈现出法律的现代化特色。1978年以来,中国进入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重要节点上,由于法律资源的稀缺和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对规则的强烈要求,我国综合借鉴了很多国家相应的法律,比如1979年7月1日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就是中国人没有见过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情况下出台的。

——均摘自信春鹰主编《全球化与多元法律文化》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述从公元前509年到公元前27年,罗马法体系发展的主要历程,概括罗马法在世界法制史上的重要地位。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为例,说明“法律的现代化特色”,简要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出台的原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