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代儒家论述的“天下”,其实往往关键在“以天下之大,四海之内,所共尊者一人耳”。……随着核心区域逐渐扩大,一些原本的四夷渐渐融入中国,而渐渐膨胀的中国拥有了更遥远的四夷,人们口中的“天下”,有时候指的是“中国”,有时候则包括了“中国”和“四夷”。汉代之后特别是到了隋唐,“天下”越来越兼带“中国”与“四夷”。此后,在“天下”观念里始终有“内”“外”的区别,有“华”“夷”的不同,也有“尊”“卑”的差异。
——据黄兴涛《重塑中华:近代中国“中华民族”观念研究》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对殖民侵略的反抗过程,也是从“华夷之辩”到中华民族的建构过程,正是同仇敌忾的反抗侵略斗争,成就了中华民族;对满族王权的反抗过程,同时也是“新民”的建构过程,将大清皇帝的子民改造为中华民国的国民。因此;正如“民族国家”这个合成词所表达的那样,“民”标示着这个新国家的政治属性,她不再是一家一姓之国家,而是人民之国家;“族”标示着这个新国家的文化属性,她是中华民族之国家。
——据翟志勇《中华民族与中国认同——论宪法爱国主义》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天下观”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近代前期推动中华民族观念形成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后实行民族平等政策的意义。
法国作曲家克劳德·德彪西(1862—1918年)的钢琴曲多以景物或诗画为题材,通过富有色彩效果的和声而非严谨的曲式结构,渲染出变化多端的气氛和色调。其作品
A. 反映了理性主义的时代追求
B. 开创了浪漫主义音乐潮流
C. 具有向现代音乐过渡的特点
D. 具有强烈的批判现实精神
1927年初,毛泽东充分估计了农民在中国民主革命中伟大作用,明确指出了在农村建立革命政权和农民武装的必要性,着重宣传了放手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的革命思想。这一思想
A.发展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B.探索出符合国情的中国革命道路
C.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走向高潮 D.丰富了中共民主革命的基本理论
孙中山在《民族的、国民的、社会的国家》一文中指出,英国财富多于前代不止数千倍,人民的贫困甚于前代也不止数千倍,并且富者极少,贫者极多……美国官吏有由选举得来的,有由委任得来的,无论是选举、是委任,皆有很大的流弊。就选举上说,美国代表院中,往往有愚蠢无知的人夹杂在内。材料表明,孙中山
A. 使三民主义思想有了新的发展
B. 开始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特征
C. 对西方社会的弊端有较清醒认识
D. 意欲放弃走英美式代议制的道路
如图是美国、英国、日本、巴西、印度在不同时期反映城市化进程的“城市人口比重变化”曲线图,美国所对应的数字是
A.①
B.②
C.③
D.④
《仓颉篇》是秦朝李斯编写的识字学书范本,汉代广为流传。在西汉后期,社会上出现了“《仓颉》多古字,俗师失其读”的局面,朝廷甚至专门派人讲解传授。这是由于
A. 王朝更替造成文化中断
B. 隶书在社会上普遍使用
C. 文字教育普及程度有限
D. 书法艺术追求个性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