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清代文人曾做过一首“字号诗”: “顺裕兴隆瑞永昌,元亨万利复丰祥。泰和茂盛同乾德...

清代文人曾做过一首字号诗顺裕兴隆瑞永昌,元亨万利复丰祥。泰和茂盛同乾德,廉吉公仁协鼎光。聚益中通全信义,久恒大美庆安康。新春正合生成广,润发洪源厚福长。这首诗的主要适配对象应为

A.文人雅士 B.王公贵族 C.富商市民 D.小农百姓

 

C 【解析】 依据材料中信息可知,商号店铺招牌多取用吉祥喜庆的文字,便于吸引和招徕广大顾客,体现了世俗的审美文化,其主要适配对象是城镇中庞大的富商市民阶层,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文人雅士指的是有学问和处事修养的孤高的人,群体较小,不是这首诗的主要适配对象;B选项错误,王公贵族的群体数量较小,不是这首诗的主要适配对象;D选项错误,这首诗的主要适配对象是城镇中的富商市民,不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百姓。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英法关系是近现代重要的国际关系,影响世界历史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拿破仑于1806年颁布了“柏林敕令”,禁止与他结盟的或附属他本人的欧洲任何地区输入英国货物。……比失败还要糟糕的是,它引起对拿破仑政权的广泛对抗。……法国各港口空闲下来,其居民穷困不满。严格实施封锁的一切欧洲港口也出现了同样的情况,在的里雅斯特,年总吨数从1807年的20.08万吨跌到1812年的6万吨。……英国同欧洲的贸易是大为减少,然而因为英国控制着海洋,这种损失又在别处得到弥补,英国的棉纺织品的出口随着迅速发展的工业革命连续不断的浪潮而增长。

材料二  法国人在和会上最强烈的要求是反对德国以保证安全。……威尔逊和劳合·乔治明智地看到,如果惹起德国的不满,结果只能是导致另一次战争的发生,因此他们否决了法国的提议。法国人作了让步,但却附有条件,他们以另外的方式去获得安全的保障。

材料三  英国的经济增长持续地落后于其它欧洲大国之后,促使英国政府于1963年寻求加入共同市场。然后英国的请求遭到法国总统戴高乐的否决,因为英国本身及其公认的与美国的“特殊关系”对法国在欧洲大陆的领导权构成威胁,直到1969年戴高乐退出政坛,英国才获准加入。……西欧和日本正在削弱美国在生产和贸易上的领先地位,同时也正将美元优势地位的时代推向终结。

——上述材料均摘自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1)指出“柏林敕令”的内容。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述该政策给法国和英国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法国对德主张,分析英国反对法国主张的原因,并指出英美给法国安全保障的承诺。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写出英国加入“共同市场”的时间,分析英国加入“共同市场”的原因。

 

查看答案

五四运动以来中国社会开始从沉沦转而上升,抗日战争更是大力推进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出席巴黎和会的代表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这是鸦片战争以来在中国民意基础上,中国政府代表第一次对国际条约说了“不”字。从此以后,由于中国社会出现新的生产力、新的阶级、新的思想和主义……各方面出现了新的积极向上的因素,出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沉沦”转而“上升”的趋势。

——张海鹏《走向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

材料二  1939年9月到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这一阶段的中国抗日战争,在整个反法西斯战争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所起的作用要远远超过英法等国家。中国军民的主要贡献是:第一,使苏联避免了两线作战,能集中兵力对付德国……第二,推迟了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并使日本在最终发动战争时兵力不足,不能全力以赴……从1939年9月到1941年12月这段期间,英、法、苏虽已先后参战,但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仍是中国孤军奋战的局面。尽管如此,中国军民继续给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击,拖住了日军的主力。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1)写出中国政府代表在巴黎和会上拒签条约的名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时期中国出现的“新的积极向上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从1939年9月至1941年12月在亚太地区中国仍孤军奋战的原因,概述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所做的贡献。

(3)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始时间,史学界和有关方面多年研讨,至今仍未能形成共识。其中两种主要学术观点分别为:①1931年说;②1939年说。请你任选其中一种观点,结合史实加以说明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民大会参会者多达6—8千人,每年至少要开40次公民大会。可以对关系到雅典生活的方方面面进行讨论、辩论和表决。全体公民都能参加,都有发言权和表决权。雅典所有官吏,包括9位执政官、10位将军、500名议员、众多法官和陪审员等,都直接向公民大会负责。

——摘编自王以欣《英雄与民主》

材料二  罗马人在思想意识方面也许最重要的一个贡献是,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习俗。……随着商业和帝国的发展,生活愈益复杂,原先的法律不再能满足需要。外国人在罗马可能遭到关押,他的财产可能被没收,就是一个典型的问题。遇上这种情况,适用什么法律呢,尤其是考虑到当时存在这样的观念:一个民族无论去何处,总携带它自己的法律。罗马人设立专门法庭来审理这类案件。多次审理的结果使他们认识到,外来民族中有许多法律制度,但是近乎普遍适用的法律原则只有少数几条。因而他们制定了一部新的法律——《万国法》,即国际法。他们认为这部法律对罗马人与非罗马人皆可适用。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公民大会的地位和国家政治原则,并用一句话概括古代雅典民主政治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罗马《万国法》制定的背景,分析《万国法》“对罗马人与非罗马人皆可适用”的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欧洲中世纪一般的收获量最低是播种量的一倍半到二倍,通常是三至四倍,最好的年成也不过是六倍。关于我国,从云梦秦简的材料  看,收获量至少为播种量的十倍或十几倍,再据《汜胜之书》、《齐民要术》记载,则已达几十倍至上百倍。

——宁可《关于汉代农业生产的几个数据》

材料二  中华农业社会由千百个彼此雷同,极端分散而又少有商品交换关系的村落和城镇组成。但是,对外抗御游牧人的侵袭,对内维持社会安定又是这个农业社会的全民性需要,这就有建立统一的权威巨大的帝国的必要。然而,农业型的自然经济决定了,不能指望以商品交换形成的纽带来维系国家的大一统,只能依靠政治上和思想上的君主集权主义将国家大一统变成现实。

——编写自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

(1)概括指出材料一所反映的经济现象。结合所学,以汉代为例,从耕作工具、技术的角度,简析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将“国家大一统变成现实”的主要政治制度,简述汉武帝时期“大一统”局面得到巩固的主要表现。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某一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场景。下列项中对该事件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促使北非战场的胜利结束 B.为未来的反攻保存了实力

C.二战形势发生了根本转折 D.加速法西斯轴心国的瓦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