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沈葆桢,曾任福建船政大臣,主持福州船政局。187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沈葆桢,曾任福建船政大臣,主持福州船政局。1874,日本派兵侵台。沈葆桢以钦差办理台湾等处海防兼理各国事务大臣的身份赴台湾布防设守。他提出“一曰理谕、二曰设防”的原则,对日本侵略者“据理诘之”,并明确告之“中国版图尺寸不敢以与人”。又从各省调回轮船30余舰,布防于台湾海峡。在政治谈判与军事威慑下最终成功驱日。沈葆桢认为台湾为“七省门户”地位重要。他在台湾实行改革,地方行政单位增为二府八县四厅,并奏请移福建巡抚驻台;招募内地人到台湾垦荒;开设义学,以传统文化教化台湾原住民,并奏请为保卫台湾牺牲者建祠祭祀。奏准建闽台水陆电线、购铁甲船、以机器开采基隆煤矿。沈葆祯对台湾的治理开发,为台湾的发展立下了不朽功勋。

——摘編自吕宁《开山抚番:沈葆祯台湾防务建设中的重大举措》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沈葆祯成功驱日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沈葆祯建设台湾的举措。

 

(1)原因:洋务运动取得成效,近代海军的建立;日本刚完成明治维新,力量有限;沈葆桢对日采取的措施得当;坚定的爱国信念。 (2)简评:增强了对台湾的政治管理,为台湾建省创造了条件;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和经济的发展;促进两岸文化交流,增强了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推动了台湾的近代化进程。 【解析】 (1)沈葆祯成功驱日的原因,应当联系当时中日两国的社会状况和材料中的“在政治谈判与军事威慑下最终实现成功驱日”等信息,从洋务运动取得成效、日本刚完成明治维新、沈葆桢对日采取的措施得当和坚定的爱国信念等方面来回答。 (2)对沈葆祯建设台湾举措的评价,可以根据材料中的“他在台湾实行改革,地方行政单位增为二府八县四厅,并奏请移福建巡抚驻台”、“招募内地人到台湾垦荒”、“以传统文化教化台湾原住民,并奏请为保卫台湾牺牲者建祠祭祀”、“奏准建闽台水陆电线倡购铁甲船,奏准使用机器开采基隆煤矿”、“沈葆祯对台湾的治理开发,为台湾的发展立下了不朽功勋”等信息分析概括得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3年下半年,盟国开始创建战后国际和平组织。美国强调要建立一个以美苏、英、中等几个大国组成的国际安全机构为核心的单一的普遍性的国际组织,大国要在战后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中起到国际警察的作用。丘吉尔称应建立一个世界性的组织,下设几个区域性委员会:一个是太平洋地区,一个是美洲,还有一个是欧洲。德黑兰会议上斯大林主张建立一个包括美、英、苏以及其他欧洲国家的欧洲委员会处理欧洲大陆的安全问题。1943年10月30日,美、英、苏、中四国在莫斯科签署了《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四国“永认有必要在尽速可行的目期,根据一切爱好和平国家主权平等的原则,建立一个普追性的国际红织,以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1945年,在雅尔塔会议上最终达成建立战后国际组织的实质性问題。此后,国际安全形势出现了重大转机,但仍面临诸多的挑战。

——摘编自卞秀瑜《二战战时美苏英三大国对战后世界和平的构划》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盟国准备创建战后国际和平组织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战后国际和平组织在运行中面临的挑战。

 

查看答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戊戌变法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系统方案。……倡导博爱、平等、自由、人权。这些思想观念并没有因戊戌变法的失败而消失其影响,相反,更加深入人心。……构成了中国现代化的逻辑起点。

——摘编自颜炳罡《戊戌变法与中国现代化进程》

材料二  “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做出了有益的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也正因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的起点。

——摘编自《回顾戊戌·重温历史》

(1)根据材料一、二,说明作者对戊戌变法构成中国现代化进程起点的不同认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你对戊戌变法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认识。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賴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从屈原,岳飞到洪秀全、康有为、孙中山·再到抗日战争的英雄等都是民族精神的体现,习近平强调:“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前进。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民族精神”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有理)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初推行宝钞,禁用金银交易。后由于政府滥发宝钞,民间开始自发使用白银,官方赋役也逐渐改为白银上缴,白银逐渐成为流通领域中的主要货币。到16世纪中叶,明政府停发宝钞,并正式确立了白银的官方合法地位。但明朝银矿稀缺,国内开采的白银不足以应付政府开支。面对银荒危机,从16世纪中后期开始,明政府开放海禁。通过对外贸易,相当大部分美洲白银流入中国。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中国以白银为主要货币,从而促使白银成为世界货币。围绕白银,形成了一个世界贸易网络。

——摘编自万明《明代白银货币化:中国与世界连接的新视野》等

材料二  1816年英国在世界上首先实行金本位制,在19世纪70年代之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实行了金本位制,英镑成为国际货币体系的中心货币。英国在19世纪的国际货币关系中占有统治地位。二战后,国际货币体系再一次发生变迁。

——摘编自李晓耕《权力之巅:国际货币体系的政治缘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白银货币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19世纪世界货币体系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初期成立的国际货币体系有何积极作用。

 

 

查看答案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指出:“在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中比较顺利地实现了如此复杂、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这的确是伟大的历史性胜利。”其中“深刻的社会变革”是指

A. 新中国的成立

B. 土地改革的完成

C.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D. 一五计划的实施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