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于1865年兴建金陵制造局,其产品除供应南洋、北洋各防营使用外,还接受各省防营订货。关于该局表述正确的是
A.是清末洋务运动期间的重要民用工业
B.记录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轨迹
C.见证了中国从传统手工业向大机器生产的演变
D.有利清王朝镇压天京的太平军
明隆庆、万历年间,苏州“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在苏州出现了机工寻求雇佣机会的固定劳动力市场,机工和机户之间的关系是“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劳动力买卖关系。这说明当时的私营手工业
A.人身依附关系加强
B.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
C.出现新的生产关系
D.处于工场手工业阶段
宋太祖在位时,颁行了《商税则例》,去除五代商税的“苛细之敛”;宋太宗时要求地方官清理商税“名目”,在新统治地区推行(商税则例)。这反映了北宋
A. 重视市场管理的规范化
B. 加重了商业税的征收
C. 着力清除五代税制弊端
D. 延续传统的抑商政策
图一到图二两则史料的变化可以直接用来论证
图一骨耜 图二铁犁
A.我国古代农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B.我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
C.我国古代经济结构的变化
D.我国古代手工业技术的进步
《左传·昭公七年》载:“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材料反映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是
A.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B.“国”与“家”相结合
C.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D.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沈葆桢,曾任福建船政大臣,主持福州船政局。1874,日本派兵侵台。沈葆桢以钦差办理台湾等处海防兼理各国事务大臣的身份赴台湾布防设守。他提出“一曰理谕、二曰设防”的原则,对日本侵略者“据理诘之”,并明确告之“中国版图尺寸不敢以与人”。又从各省调回轮船30余舰,布防于台湾海峡。在政治谈判与军事威慑下最终成功驱日。沈葆桢认为台湾为“七省门户”地位重要。他在台湾实行改革,地方行政单位增为二府八县四厅,并奏请移福建巡抚驻台;招募内地人到台湾垦荒;开设义学,以传统文化教化台湾原住民,并奏请为保卫台湾牺牲者建祠祭祀。奏准建闽台水陆电线、购铁甲船、以机器开采基隆煤矿。沈葆祯对台湾的治理开发,为台湾的发展立下了不朽功勋。
——摘編自吕宁《开山抚番:沈葆祯台湾防务建设中的重大举措》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沈葆祯成功驱日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沈葆祯建设台湾的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