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期 常见人名 古代中国 福、禄、贵、寿、荣、...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期

常见人名

古代中国

福、禄、贵、寿、荣、千秋、延年、延龄、松龄、安、宁、和、顺、富、仁、义、信、忠、孝、德、修、文、武、贤等;

20世纪50年代到

60年代中期

建国、建军、和平、爱华、国华、建民、国强、新民、新华、抗美、保国、卫国、跃进、超英、超美、红专等;

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

卫东、卫红、向东、文革、红卫、卫兵武、爱武等;

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

波、涛、浪、飞、海、宇、彬、斌、博、璐、鑫、琳、颖、捷、睿、静、洁、莹、晨、露、晓、雪等。

 

 

——摘编自张书岩《从人名看50年的变迁》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史知识,对上表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示例1:看法:中国古代常见人名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状况和伦理道德观念。 说明:福、禄、贵、富贵、荣等常见人名,反映了自然经济形态下人们的理想和诉求。仁、义、礼、信、忠、孝、德,等常见人名则反映了儒家纲常伦理成为古人社会生活中的主导思想。综上,中国古代常见人名来源于古人社会生产生活实践,反映了人们的价值取向。 示例2:看法新中国初期的常见人名反映了人民群众具有强烈的国家认同观念。 说明:建国爱华、解放新华等人名反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人民实现当家作主后的喜悦和对新生人民政权的认同与拥护。抗美保国、卫国反映了朝鲜战争期间和胜利后人民群众对保家卫国的热情,体现了强烈的爱国情感,是人民群众深化国家认同的生动体现。综上,新中国初期的常见人名深刻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群众对新生人民政权的认同和拥护,是当时中国人民道路自信的生动体现。 示例3:看法:20世纪50到70年代的常见人名常常与重大历史事件密切相关。 说明:建国爱华新华等常见人名反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和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抗美、保国、卫国等常见人名反映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重大历史事件。跃进、超英赶美等常见人名反映了大跃进运动的历史背景。卫东、卫红、向东、文革、红卫等人名反映了“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社会状况。综上,20世纪50到70年代的常见人名往往来源于当时正在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为我们今天考察这些事件的社会影响提供了一个视角。 示例4:看法:80年代以来,中国常见人名政治色彩减弱,呈现多元化特点。 说明: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由于长期受“左”倾思想影响,常见人名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如卫东、卫红、向东、文革、红卫等常见人名。80年代以来,随着思想解放和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波、涛、浪、飞、海等象征积极奋斗的字词成为常见人名的重要来源,改革开放等时代热词也没有再成为常见人名,这表明常见人名中的政治色彩逐渐减弱。综上,80年代以来,由于经济发展和思想解放,中国人名呈现多元化趋势,政治色彩逐渐减弱。 【解析】 本题设问开放,言之成理即可。可以选择某一时期的人名,挖掘其蕴含的历史信息。如由“仁、义、礼、信、忠、孝、德”,可见中国古代常见人名来源于古人社会生产生活实践,反映了人们的价值取向。由材料的20世纪60-70年代的人名,如“建国、建军、和平、爱华、国华”“卫东、卫红、向东、文革”,可见新中国常见人名人民群众对新生人民政权的认同和重大历史变迁。由材料“波、涛、浪、飞、海”,可见80年代以来,中国人名政治色彩逐渐减弱,富有个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文字是人类信息传播的主要方式之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商代的占卜结果会被记录在甲骨上以显示商王的权威。周王则将赐封官职等事铭铸于带有神秘威严气氛的青铜器上。无论甲骨文,还是金文,当被书写在带有神秘性和权威性的材料  上时,也就被赋予了某种类似的气质。而秦代向民众下达皇帝旨意的诏书石刻以小篆写成,可以说是中央集权国家和统一帝国的产物,这显然带有将刻写的内容永远流传后世的期待。这些文字也都被政治权力在某种程度上垄断,正如黄帝创制表意文字的意图就在于避开俚语方言以控制人与神交往的媒介。

——摘编自(日)富谷至《木简竹简述说的古代中国——书写材料的文化史》、苏颖《文字与王权——探索中国一元权力结构政治文明的一个视角》

材料二  1455年德国人古登堡发明了金属活字印刷,这对欧洲社会的影响是深远而显著的。15世纪中期,欧洲会识字的男人还不到10%,到17世纪早期,已经有超过30%的男人和10%的女人能读写了。印刷术的发明改变了只有僧侣才能受高级教育的状况,僧侣因此被排除出重要的职位。此外,为解决印刷行业的利益冲突,1469年威尼斯通过立法,规范了印刷商在指定时间段里印刷和销售一本指定的书籍的权利,这成为知识产权史上一个里程碑事件。

——摘编自余军华、李贞芳《印刷术与西方世界的兴起:经济学视角的解读》

材料三  在人类媒介的发展历程中,产生了口语和书面语的分化。在书面语传播中,那些具有一定政治、经济能力且接受教育的群体才拥有“门票”。到了数字网络时代,网络BBS、博客、微博、微信,都表明传播权利进行了重新分配。民间话语成为整个社会话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摘编自陈汝东《未来传媒发展趋势:一种媒介史的视角》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甲骨文、青铜器金文和石刻小篆三种文书形态的共同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统治者采用这些文书形态的意图。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印刷传播对欧洲文明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人类传播史的演进趋势及其推动因素。

 

 

查看答案

法国作曲家克劳德·德彪西(1862—1918年)的钢琴曲多以景物或诗画为题材,通过富有色彩效果的和声而非严谨的曲式结构,渲染出变化多端的气氛和色调。其作品

A. 反映了理性主义的时代追求

B. 开创了浪漫主义音乐潮流

C. 具有向现代音乐过渡的特点

D. 具有强烈的批判现实精神

 

查看答案

下图“英国脱欧的漫画反映出

 

A.加入欧盟完全违背英国国家利益

B.欧洲的联合不符合历史发展潮流

C.英国脱欧增加欧盟内部不稳定性

D.英国脱欧必然会导致欧盟的解体

 

查看答案

1924年孙中山曾说:“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便是。我现在就是用民生二字,来讲外国近百十年来所发生的一个最大问题,这个问题就是社会问题。故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又名共产主义,即是大同主义。”这表明孙中山

A.改变了阶级立场 B.接受了社会主义思想

C.发展了革命思想 D.放弃了三民主义思想

 

查看答案

对下列表格信息,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1979年

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肯定是不准确的,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1984年

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市场也可以为社会主义服务

南方谈话

计划经济不等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中共十四大

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

 

 

A. 对市场经济理论早在“文革”期间就已经有了定论

B. 在80年代初我国已打破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

C. 在90年代初我国己初步建立起市场经济体制

D. 对市场经济的认识是解放思想、不断探索的结果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