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4-17世纪中外部分著作
中国 | 西欧 | ||||
作者 | 著作 | 成书时间 | 作者 | 著作 | 成书时间 |
李时珍 | 《本草纲目》 | 1578年 | 薄伽丘 | 《十日谈》 | 1353年 |
李贽 | 《焚书》 | 1590年 | 伊拉斯漠 | 《愚人颂》 | 15世纪末 |
宋应星 | 《天工开物》 | 1637年 | 哥白尼 | 《天体运行论》 | 1543年 |
徐光启 | 《农政全书》 | 1639年 | 莎士比亚 | 《哈姆雷特》 | 1602年 |
徐霞客 | 《徐霞客游记》 | 1642年 | 塞万提斯 | 《堂古诃德》 | 1615年 |
黄宗羲 | 《明夷待访录》 | 1663年 | 哈维 | 《血液循环论》 | 1628年 |
顾炎武 | 《日知录》 | 1670年 | 伽利略 | 《两大体系的对话》 | 1632年 |
王夫之 | 《读通鉴论》 | 1692年 | 牛顿 |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 1687年 |
材料反映了14-17世纪中西方历史发展的一些相似与不同之处。请任选一个角度,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阅读材料:
材料一 明代中期,大量中国陶瓷经由私人贸易运往东亚、东南亚一带,在此转销至南亚、中东地区;明中期以后,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葡萄牙、西班牙和荷兰人相继开展对华贸易;至明末清初,欧美地区已经成为中国瓷器的全新市场,在欧洲,中国陶瓷是贵族才有实力享用的;到了清代,各国通过各自的东印度公司来进口中国陶瓷。故宫博物院和上海博物院的专家指出,早期的贸易瓷以中国特色的青花纹饰为主,后来出现了不少定制瓷,景德镇和福建的工匠,根据西方的生活需求和审美情趣,制作出他们喜爱的陶瓷,中外贸易瓷见证了中外文化的互动。
——摘编自《明清贸易瓷见证中外文化互动》
材料二 在18世纪,中国瓷业虽占有绝对领先地位,但欧洲制瓷业的发展也相当惊人。在很短时间内,西方就找到了高岭土和瓷石资源,造高温窑,开发新配方,开创了新技术和纹饰风格。1704年和1756年,欧洲先后研制出两种前所未有的釉色:普鲁士蓝和蓬巴杜玫瑰红,创立出一种强烈、新颖的色彩感受。欧洲工业化进程中许多观念与做法,使制瓷业实现了批量化、精细化发展。这些几千年来都未曾改变的中国传统瓷器业竟然在短短一个世纪中对于整个欧洲产生了如此巨大和深远的影响。它转变了欧洲经济及文化遗产,至今仍是一份不朽的传世之宝。
——摘编自《18世纪后期全球青花瓷热急降温——西方瓷打败中国瓷》
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瓷器贸易发展的特点及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制瓷业迅速发展的原因。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中外瓷器贸易的积极意义。
20世纪80年代以后,第三世界国家外债急剧攀升,为支付债务利息,被迫降低社会支出和进口,这又导致了失业率的提高:主要发达国家平均失业率1979年为5%,1983年为8.3%,1995年为11.3%。这突出表明
A. 全球化下各国经济相互依存度加深
B. 西方滞胀源于第三世界的债务危机
C. 发达国家成为全球化的主要获益者
D. 国际经济秩序依然由发达国家主导
1934年美国公共工程管理局规定:针对各个城市负责大型公共工程建设和运营的专门管理机构,如果所负责的工程全部位于该城市的行政命令区划之内,那么,管理机构的官员不得由城市官员兼任,否则不能获得联邦拨款。这一规定使联邦政府与纽约市政府发生了正面冲突,最终以罗斯福政府的让步落幕。由此可知
A.新政措施与地方利益不一致
B.地方政府抵制联邦权力扩张
C.美国政治体制存在严重缺陷
D.“以工代赈”遭遇重大挫折
1787年5月美国制宪会议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共55人,来自12个州(除罗得岛州),均为男性,平均年龄44岁:其中有一半的人拥有大学学位:律师31人、种植园主12人、商人8人、实业家3人:55人中有33人曾经是邦联国会成员、6人曾在《独立宣言》上签字。由此可知,当时的美国
A.确立了典型的代议制民主
B.社会上层对精英政治的普遍认同
C.民主制度的普遍性广泛性
D.制约权力、平衡利益的顶层设计
公元前462年,厄菲阿尔特当选将军之后进行改革,剥夺了贵族会议否定公民大会决议和控制公职人员行动的权力,贵族会议仅保留了对涉及宗教传统方面的案件的司法权。这次改革
A.有利于扩大公职人员的权力
B.剥夺了贵族阶层的政治特权
C.使公民大会获得了合法地位
D.推动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