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年,金鸿翔在上海开设“鸿翔女子时装店”,用名人大做广告,树立企业形象,如宋庆龄曾称赞其“推陈出新、妙手天成、国货精粹、经济干城”,蔡元培称赞“国货津梁”等,这一时装店很快成为领导上海时装新潮流标杆。这反映出
A. 历史名人引领时尚潮流
B. 西式时装成为主流服饰
C. 民族企业重视广告宣传
D. 企业文化助推企业发展
明治维新后,日本国内“亚洲同盟”“日中提携”的议论便不绝于耳,以至发展为“大亚洲主义”思潮。辛亥革命后,孙中山提出了自己的“大亚洲主义”方略,主张以“亚洲精神”联合各国与各民族,恢复亚洲在国际社会的地位。据此可知
A. 中日两国“大亚洲主义”思想一脉相承
B. 孙中山具有传统“仁民爱物”的道德情怀
C. 日本人具有复兴亚洲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
D. 中日两国对亚洲民族解放运动发挥共同作用
关于戊戌变法的研究,绝对不能回避“当事人”康有为的《戊戌奏稿》、《康南海自编年谱》和梁启超的《戊戌政变记》。可以说,这些史料是研究戊戌变法的“原始材料”。遗憾的是,经学者研究发现,康、梁人均在以上史料中有作伪的痕迹,和史实之间存在巨大差距。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 “原始材料”是事发时留下的材料
B. “原始材料”不能接近历史的真实
C. 历史研究只能借用“原始材料”
D. “非原始材料”更有利用价值
有学者指出,在鸦片战争到来之前,林则徐开始主持翻译英文书报,获知了英国的一些基本情况,并据此分析得出了对英国的基本认识。例如,英国是以贸易立国的,即便鸦片贸易中断,英国为了茶叶等商品的利益,也绝不会对中国开战。林则徐的这一认识
A. 受传统思维方式影响
B. 客观分析了战前形势
C. 延缓了鸦片战争爆发
D. 成为战败的主要原因
嘉庆十三年,皇帝命大学士董诰根据乾隆《御题棉花图》编成《授衣广训》,颁行天下。光绪年间,反映某地先进农耕和蚕桑技术的图谱相继出现,如光绪石刻《耕织图》、木刻《桑织图》、《桑蚕图》。这一现象反映了
A. 政府税源发生改变
B. 商品经济出现繁荣
C. 农业被视为立国之本
D. 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正德四年,有一艘暹罗(今泰国)船遭遇风暴漂到广东境内,因不属朝贡船只,所以按规定不准进行贸易。但广东地方官以作军需之用为借口,征收其货物税,并同意进行贸易,开创了准许非朝贡船入口贸易的先例,并在第二年得到朝廷的肯定。这表明
A. 民间自由外贸恢复
B. 海禁政策已被废除
C. 吏治腐败破坏传统政策
D. 朝贡贸易体系打开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