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1945年9月19日,在苏黎世,丘古尔提出:“胜利者欢欣鼓舞,失败者绝望沉默,这就是我们聚集在众多古老国家和民族之中的所有欧洲人的处境,这就是日尔曼人各族在相互残杀使浩劫蔓延所得到的一切…我们必须建立一个类似欧洲合众国的组织。只有这样,千千万万辛辛苦苦劳作的人们才能够重新获得淳朴的快乐和希望。这个过程并不复杂,所需要的只是亿万男男女女的决心……所以我对你们说:让欧洲站起来。丘古尔的战略幻想设定要建立一个“兄弟般的协会”,这个协会由英联邦、“欧洲联盟”和美国三个相互关联的集团组成。英国将发挥“他们关系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的作用……丘古尔的观点使他自然而然地当选为在1948年5月7日到10日私下成立的欧洲议会的主席。
——摘雄(英)诺曼・戴维斯《欧洲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丘吉尔设想担建立欧洲合众国的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丘吉尔“欧洲合众国”构想与今天欧洲联盟的异同。
材料:宋代“重文轻武”,所以也很重视科举考试,在形式和内容上都进行了重大的改革。宋代的科举放宽了录取的范围,名额也成倍增长,唐代录取进士,每次不过二三十人,少则几人、十几人。宋代每次录取多达二三百人,甚至五六百人。对于屡考不第的考生,允许他们在遇到皇帝策试时,报名参加附试,叫特奏名。也可奏请皇帝开恩,赏赐出身资格,委派官吏,开后世恩科的先例……确立了三年一次的三级考试制度。宋太祖为了选拔真正踏实于封建统治而又有才干的人担任官职,为之服务,于开宝六年实行殿试。自此以后,殿试成为科举制度的最高一级的考试,并正式确立了州试、省试和殿试的三级科举考试制度。殿试以后,不须再经吏部考试,直接授官。宋太祖还下令,考试及第后,不准对考官称师门,或自称门生。这样,所有及第的人都成了天子门生。实行糊名和誊录,并建立防止绚私的新制度。对于防止主考官徇情取舍的确产生了很大的效力。宋代科举在考试内容上也作了较大的改革。王安石任参知政事后,对科举考试的内容着手进行改革,取消诗赋、帖经、墨义,专以经义、论、策取士。
——《宋朝科举制度: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改革时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科举制度改革内容。
(2)分析宋代科举制度改革的影响。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历史时期 | 人物活动或主张 |
春秋战国 | 孔子奔走列国,求天下安定之道。 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明清之际 | 顾炎武实地考察许多州县,写成巨著《天下郡国利病书》。 王夫之:平天下者,均天下而已。 |
晚清时期 | 林则徐主持编译《四洲志》,“开眼看世界”。 康有为:“人君与千百万国民和为一体”,“宪法乃维新之路”。 |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围绕“时代与知识分子”,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就该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叙述准确。)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魏到隋唐,均田制绵延了300多年,保留了大量的国有小农,但这一制度到唐中叶已经崩溃。宋代不立田制,国家不再干涉土地财产关系的变化,结果是租佃关系盛行,成为主导的土地经营形式。宋代佃户人身自由,法律上也和主人有基本的平等地位……地租形式主要是分成租和定额租。分成租随整个产量的多少而波动,所以地主还对土地的经营加以干预。而定额租则佃农可完全自主经营……有人估计,宋代的亩产量比唐代要提高1.5倍。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鱼鳞册始行于洪武二十年。量度田亩方圆,次以字号、悉书主名,及田之丈尺,编类为册,状如鱼鳞,号曰“鱼鳞图册”。先是,诏天下编黄册,以户为主,详具旧管、新收、开除、实在之数为四柱式。而鱼鳞图册以土田为主,诸原坂、坟衍、下湿、沃瘠、沙卤之别毕具。鱼鳞册为经,土田之讼质焉。黄册为纬,赋役之法定焉。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三:据史载:“(明末清初)吾邑地产木棉,行于浙西诸郡,纺绩成布,衣被天下,而民间赋税,公私之费,亦赖以济。”“妪晨抱纱入市,易木棉以归,明旦复抱纱以出,无顷刻间,织者日成一匹,有通宵不寐者。田家收获,输官偿外,未卒岁,室庐已空矣。其衣食全恃此。”故一旦商贩阻塞,棉花和棉布滞销,农民经济的运转就会出现危机。
——郑学檬《简明中国经济通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魏到宋朝农民身份的变化及其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明代黄册、鱼鳞图册的历史作用和明清时期农业经济的主要特征。
(3)根据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关系变化带来了哪些影响。
2017年11月,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在发现甲骨文前,殷商时期属于“传说时代”。随着殷墟发现大量甲骨文遗存,它记录了商代的天象祲异、王室组成、宗法与宗庙制、王权与神权关系、卜官与占卜制度、土地所有制等,使商代成为可资考察的“信史时代”。由此说明
A.“传说时代”没有可信历史
B.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古文字
C.考古发现可以填补史书缺载
D.历史研究只能依据原始史料
秦汉时期,漕运为东西方向,漕粮通过黄河、渭河由东向西运抵长安。唐代,漕运线路由秦汉时期的东西向呈现出东南、西北向的变动。宋元明清时期,漕运则转变为南北方向,由南至北。漕运出现上述变化的原因是
A.经济重心的不断南移 B.国家疆域的不断扩大
C.经济政治格局的变迁 D.关中自然环境的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