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不正确的是
| 材料 | 结论 |
A | 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孟子提出民本思想。 |
B | 董仲舒提出:“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 董仲舒确立儒学正统地位。 |
C | “二程”提出:“人伦者,天理也。”“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 “二程”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 |
D | 李贽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世间种种,皆衣与饭类耳。” | 李贽认为人不能脱离基本的物质生活空谈仁义道德。 |
A.A B.B C.C D.D
自汉武帝时期开始,研习儒家著作成为新时尚,就连汉昭帝也自称通《孝经》《论语》和《尚书》等典籍。这反映出
A. 社会主流意识开始转型
B. 儒家经典著作得到普及
C. 儒学日益脱离广大民众
D. 儒学政治地位明显巩固
2019年3月,法国总统马克龙向习近平赠送了一本法国人弗朗索瓦·贝尼耶1688年出版的《论语导读》。该书提到,孔子倡导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成为法国宪法中的道德黄金律。该书在17世纪末
A.促使儒家文化开始西传 B.促进启蒙运动的兴起
C.影响了法国的价值观念 D.宣传了君权神授思想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薛福成自1867年入曾(曾国藩)幕到1884年结束李(李鸿章)幕生涯,尤其是在李氏麾下,在政治、外交上得到了磨练。1884~1889年做地方行政长官期间,又多次主持对外交涉,1889~1894年出使西欧更是其外交生涯的颠峰。早在1865年的《上曾侯相书》中,薛福成提出“于发难之始,察诸国之无恶意者,先谄以微利而退之,或竞密与联结,俾为我助”。在不断的外交实践中,初步产生了国家主权观念。他言简意赅地将主权解释为“自主之权”,并声称“外人而挠我自主之权不可也”。在其所著《应诏陈言书》中,力主遣使,对于清政府最终敲定常驻外交使节制度,起了促进作用。薛福成以自身为例说,“臣到英后,除呈递国书外,其君延请宴会一次,听乐观舞会各三次,礼也颇为周浃”。既然西方各国如此重视礼仪,且形成通例,中国自不该抱残守缺,坚闭固拒,他还提出通过发展工商、扩充军力等途径,为中国外交提供坚强的后盾。
——摘编自胡门祥《试析薛福成的外交思想》
(1)根据材料,概括薛福成外交思想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薛福成的外交思想做出评价。
材料:1945年9月19日,在苏黎世,丘古尔提出:“胜利者欢欣鼓舞,失败者绝望沉默,这就是我们聚集在众多古老国家和民族之中的所有欧洲人的处境,这就是日尔曼人各族在相互残杀使浩劫蔓延所得到的一切…我们必须建立一个类似欧洲合众国的组织。只有这样,千千万万辛辛苦苦劳作的人们才能够重新获得淳朴的快乐和希望。这个过程并不复杂,所需要的只是亿万男男女女的决心……所以我对你们说:让欧洲站起来。丘古尔的战略幻想设定要建立一个“兄弟般的协会”,这个协会由英联邦、“欧洲联盟”和美国三个相互关联的集团组成。英国将发挥“他们关系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的作用……丘古尔的观点使他自然而然地当选为在1948年5月7日到10日私下成立的欧洲议会的主席。
——摘雄(英)诺曼・戴维斯《欧洲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丘吉尔设想担建立欧洲合众国的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丘吉尔“欧洲合众国”构想与今天欧洲联盟的异同。
材料:宋代“重文轻武”,所以也很重视科举考试,在形式和内容上都进行了重大的改革。宋代的科举放宽了录取的范围,名额也成倍增长,唐代录取进士,每次不过二三十人,少则几人、十几人。宋代每次录取多达二三百人,甚至五六百人。对于屡考不第的考生,允许他们在遇到皇帝策试时,报名参加附试,叫特奏名。也可奏请皇帝开恩,赏赐出身资格,委派官吏,开后世恩科的先例……确立了三年一次的三级考试制度。宋太祖为了选拔真正踏实于封建统治而又有才干的人担任官职,为之服务,于开宝六年实行殿试。自此以后,殿试成为科举制度的最高一级的考试,并正式确立了州试、省试和殿试的三级科举考试制度。殿试以后,不须再经吏部考试,直接授官。宋太祖还下令,考试及第后,不准对考官称师门,或自称门生。这样,所有及第的人都成了天子门生。实行糊名和誊录,并建立防止绚私的新制度。对于防止主考官徇情取舍的确产生了很大的效力。宋代科举在考试内容上也作了较大的改革。王安石任参知政事后,对科举考试的内容着手进行改革,取消诗赋、帖经、墨义,专以经义、论、策取士。
——《宋朝科举制度: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改革时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科举制度改革内容。
(2)分析宋代科举制度改革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