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党和政府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共同作用是
A.调动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
B.促进科技与文艺领域的繁荣
C.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D.推动国民经济调整的顺利完成
“西方资产阶级的文明,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人民的心目中,一齐破了产。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让位给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主义,资产阶级共和国让位给人民共和国。”毛泽东该篇文章的主要意义在于
A. 创造性地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B. 创造性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概念
C. 科学阐明了人民共和国的社会矛盾问题
D. 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作了政治理论准备
1926年5月,毛泽东在广州举办的“农民运动讲习所”,专门开设“革命画”(政治宣传漫画)课程,宣传革命思想。这说明当时
A. 中共工作重心转移到了农村
B. 毛泽东认识到农民对革命的重要性
C. 农民阶级是中国革命的主力
D. 革命中心任务是提高农民文化素质
陈独秀在《旧思想与国体问题》一文中指出:“要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为此陈独秀
A.主张思想启蒙 B.创建中国共产党 C.宣扬维新变法 D.传播马克思主义
《一代风流人物的登场》一文指出,1894年,未来中国的主导者开始崛起,康有为、梁启超、严复、孙中山等一大批政治新秀走上前台,他们因甲午战争改变了命运,更改变了人生态度和政治理念,中国历史则从此进入“快进”模式。该“模式”
A. 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新阶段
B. 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C. 以建立资产阶级代议制为目标
D. 改变了当时中国的社会性质
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说:“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吾国治民生主义者……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材料说明孙中山实行民生主义的目的是
A.奠定政治革命社会基础
B.推翻欧美在华殖民统治
C.实现生产资料国民共享
D.改革社会财富分配不均